我的,記錄人生(下)
- 2023-09-11
-

飲食的世界,無疑博大精深森羅萬象包羅萬千:從食到飲,從食材、食物、食品到菜餚,從地區到場所,從料理類型、料理法到料理人,從採買到製作到品嚐……任一最枝微末節的細項,都有畢生窮究不完的學問與智慧。
比方食材的溯源。從單單盤中色香味的享用,進一步往上回溯──產地、產區、莊園、品種、年份、季節、達人、工法;比方食物的源流脈絡背景故事──風土、歷史、人事,以至地域特色、創作意圖、廚藝之傳承遞嬗、風格之演變轉化進境……每一環節的或有不同,食之樣貌、色澤、香氣、滋味、口感、層次、餘韻,便有差異。
一旦通曉了熟習了,便能在每一次味蕾接觸當口,從感官本身之覺,一路牽動延伸連結出多端無限的感知感想感動……而這樣的感動,才是真正耐得久久沉迷享樂其中、恆長深刻難能忘懷的味之至樂。
就這麼陶醉沉浸其中、數十年來樂此不疲,且觸角不單單飲食,旅行、居家、器物、生活亦如是。
然後,就在這探求過程裡,所得所獲以及樂趣太多,遠勝自身之腦與心能容,不忍輕縱而逝,遂自然而然湧現逐一留存紙上、進而訴諸文字書寫的動力。
然後發現,透過留記而後書寫,為了能夠踏實飽滿成文,寫作之際,相關資料書籍的更精確蒐集、閱讀、鑽研,經驗聞見的咀嚼、回憶,以至思考思省的歸納、盤整,再透過文字的描摩、說解與闡述,無疑一次次反覆增加感受感動之細緻度與強度;對我而言,經此之後,這整段旅程才算真正完成,繼而在記憶裡生命裡牢牢鐫刻,達於永恆。
且還彼此相輔相生相成——因這透徹咀嚼牢記,讓我更能觸類旁通、成竹在胸;清楚清明開闊精深知曉,如何吃、如何住、如何過活,自得自在樂於餐桌、樂於生活。
此般歷程,二十幾年來,也幾度經歷方向與視角的轉變。
早期,是一意往外探求,風塵僕僕各國各地走踏:食材產地、茶與酒之鄉、美味國度、設計城市、極致旅宿……歷世界之遼廣,寫八方之大千。
但目的從來不只為了走踏:「旅行的目的,不為出發,而是為了回家。」在寫下這一趟趟旅程所得的同時,對我而言,更重要是,帶著旅中得著的視野識見與滋養,「回家,好好過生活。」
慢慢地,生活之樂越加豐盈,視角自外而內,生活本身,在我的記錄與書寫中佔比越重。
我綿綿密密記錄、寫下我的日日三餐、常日廚事。寫因口味刁鑽太過,為求餐餐合味合心,非得當爐自煮;且因工作緊湊忙碌,無法長時間投入,好在有長年飲食與廚藝研究為後盾,因此,多樣上選優質素材、點到為止高效快手烹調,依然能夠餐餐道道不重複、信手拈來次次都有新菜新組合,且比尋常外食還來得有滋有味有變化。
我記茶、寫茶。生活裡的茶、人生裡的茶:迢迢各路茶國茶鄉茶城之訪、茶事茶學茶法茶說之探,悉數匯聚成晨昏朝夕、春夏秋冬各不同,芳香四溢的每一杯。
我為我的居家打造與經營、為陪伴多年的器物述記寫傳,一牆一柱、一盤一皿,抒發、自剖、自省,我對家對物對生活之面貌模樣、之美之用之境的理解、需求、選擇、願望與夢想。
「認認真真,面對當下每一刻」——人問何謂享樂,我總以這樣一句畢生奉行的自我砥礪之語回答。
而透過記錄與書寫,每一當下都深刻久長。
→ 我的,記錄人生(上)
※ 我的生活四書:《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 ‧ 午 ‧ 晚》、《紅茶經》以及《家的模樣》已經先後陸續推出,長年宅家戀家、安靜專注生活裡,所點滴薈萃而得的領會、實踐、心得、體悟與盎然樂趣盡在此中,歡迎捧場!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線上課》已正式開課!內容涵蓋多年積累而得的家常輕鬆美味入廚訣竅、茶酒學問與享樂門道、餐桌與廚房選物用物心法、擺盤與餐桌佈置訣竅。此刻七折起優惠中。歡迎執著追求「認真享樂,用心生活」的朋友們一起加入!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
相關商品 :
NT. 420
NT. 357
NT. 550
NT. 468
NT. 380
NT. 323
NT. 380
NT. 323
NT. 330
NT. 281
NT. 320
NT. 272
NT. 320
NT. 272
NT. 390
NT. 332
NT. 380
NT. 323
NT. 280
NT. 252
NT. 320
NT. 288
NT. 380
NT. 342
NT. 280
NT. 252
NT. 250
NT. 225
NT. 320
NT. 288
NT. 0
NT. 280
NT. 0
NT. 220
NT. 220
NT. 198
公告欄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