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肉飯的條件
- 2025-07-23 訂閱電子報
-

我是一名寫作者,寫作內容涵蓋飲食、旅遊、生活,至今共出版十八本著作;其中以飲食類別佔比最高、也最為人所知。
而在此類書寫裡,著力與投入最深、也最傾心追求,當屬飲食與風土的連結關係;多年來不管著述、講演、教學、閱讀、研究與世界各地的探訪走踏多專注於此——經此延伸,也同時致力於「在地」與「台灣味」的探索,特別後者,首篇文章〈台灣的滋味,是原味〉發表於2005年,可算此領域較早期發聲者。
關乎風土與在地的張看和觀照,從來不僅只於餐盤與美味本身,而需得一路溯源,地域、歷史、人文以至形塑食材與料理的整體環境、智識、技術全涵括。
因此,我始終深深明瞭,一國一地的飲食面貌,每一道你我留戀喜愛、甚至負載了重重情感與回憶的菜色都非憑空能得,而是需得在健全穩定、成熟專業、正向合理運轉的國家、社會、經濟與消費體制下,才能恆長存在、全民安享。
而政治,正是支撐這一切的礎石。
所以,從來沒有所謂的「美食歸美食、政治歸政治」(同理,「文學歸文學」、「藝術歸藝術」亦然)。
「食物即政治」——舉凡卡羅佩屈尼、麥可波倫、愛莉絲華特斯、丹巴柏、安東尼波登……無數在歷史一頁上擁有重量級關鍵地位的食界先輩們都曾如此宣稱,同時,為此理念終身努力不懈。
一碗撩動人心與味蕾的滷肉飯如何而來?從源頭的原料素材、製作產出以至端上餐桌,豬肉、米飯、醬油,店家、職人、顧客,還有圍繞這一切的產業環境……每一環節的落實完備,都需要政治。
專業、健全運作,真正以國家以社會、以這片土地,以你我和下一代的未來為先為念的政治。
當這樣的運作不再,當真正以這片土地的未來為念為先的政治崩毀不存,那麼,就該是我們起而行的時刻了。
——「懂自己做自己,立足於自己的土地上,過像自己的生活、吃屬於自己的食物。」這是我全心懷抱、同時在與飲食風土相關的各種書寫與講演的結尾時分,不斷反覆言說強調的祈願。
而我相信,這樣的祈望、現在未來,將能持續,我們一定能夠持續。
起而行。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