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我的快手餅乾時間

居家全面翻新改造、特別是擁有理想中的廚房半年來,可以點點滴滴感受到,我之常日做菜烹調,從工序到內容甚至風格,似乎漸漸衍生些許改變。

其中最不同是,烘烤烘焙的菜餚明顯增多了。

原因在於,我終於有了一台「真正的烤箱」!

──很多朋友都不敢置信,由於過往廚房面積太小無法容納,所以十七年來,所有須得動用到「烤」的料理和點心,我都只能以微波爐附帶的烘烤功能充數。

一路忍耐硬撐過來,直至這回,廚房得能重頭全新打造,首要必備項目之一,當然就是一台正規烤箱。

所以,完工遷回迄今,入廚做菜,這台新幫手也確確實實大大派上用場,不僅做菜效率大增、菜色也變化多樣。

這裡頭,最讓我興味盎然的,則莫過於手工餅乾了。

其實早年也曾做過餅乾的,只是頗令人洩氣是,總是很難烤乾烤透烤脆,屢戰屢敗成果均不佳,反是蛋糕麵包還可,只得自認缺乏餅乾天份,就此悻悻然作罷。

這會兒,烤箱進駐後,抱著姑且一試心情再次挑戰,沒料到竟一舉到位,酥脆鬆爽,好吃極了!

讓我著實深刻體認,果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智慧之言實有所本。

此之後,幾乎已成一種習慣了!只要不忙不出國,每隔一兩週的週末或週日,就是我的餅乾時間:

抓緊難得空檔烤它一盤、裝罐保存起來,材料口味當然儘可以全挑自己偏愛喜歡的,且最棒是自此再不受市售餅乾很難避免的怪裡怪氣冗贅多餘添加物氣味所擾,嘴饞肚饑時來上一片,再舒服不過。

作法也絕不複雜。事實上假日也是工作天的我,早沒了年輕時花上大半天烤幾只派、做一道甜點的閑情逸致;所以,一律只採最基本工序:不打發、不裝飾、更不追繁瑣高難技巧,只在素材之搭配組合上求變化。

這也頗合乎我近年來的下廚概念與心得:食材調味料夠純夠真夠正夠嚴選,簡簡單單烹調、短短時間快速做好,輕鬆自在,一樣能有動人之味。

餅乾亦然,好奶油、好糖、好麵粉、好配料,單純烘烤而就,便足夠滿足愉悅。

而每回烤好餅乾、拍了照貼於臉書微博噗浪上,總有各方網友紛紛來問作法;回覆後也常有溫馨回報:說照做以後家人都捧場誇獎,讓我開心不已。

遂在此將基本工序與目前曾做過覺得不錯的配方一次整理發表出來,與大家分享:
 

★ 手工餅乾基本材料與工序
◎材料  
1. 奶油(室溫中放軟) 50g上下
2. 紅糖 (若為顆粒狀則需先敲碎) 50g上下
3. 蛋或其他液體或醬類 1顆或適量
4. 低筋麵粉 100g上下
5. 泡打粉 1小匙或不加
6. 其餘果乾堅果配料(切碎) 適量
※ 材料可依個人口味任意搭配替換,份量劑量可視情況增減改動。
 
◎作法
1. 奶油和紅糖拌勻。

2. 視情況與配方加入雞蛋一顆或其他液體或醬類配料拌勻。

3. 篩入麵粉、其他粉類與泡打粉一小匙(可不加)拌勻成糰,若有其他果乾堅果配料則在此時揉入。(果乾可先以少許檸檬汁、
酸橘汁或其他液體泡軟,效果更好)

4. 將麵糰撥至保鮮膜上,包捲成長圓柱狀,放入冰箱冷藏約一兩小時定型。

5. 打開切片,排在烤盤上,放入預熱至160度烤箱中,烤約20分鐘(可視自家烤箱火力調整溫度與時間)。

6. 即將烤好時可以偶而查看,感覺開始轉為酥鬆時即可停火,關回烤箱門,以餘溫繼續燜乾。

7. 至稍微冷卻後再取出,排於金屬網上等待涼透,即可裝罐。

 
★ 近期餅乾口味之配方和比例
1. 桔香巧克力酥餅
奶油50g、紅糖50g、桔醬柑桔類果醬皆可)1大匙、低筋麵粉75g、可可粉10g、泡打粉1小匙、黑巧克力(切碎)55g。

2.檸檬紅糖餅乾
紅糖50g、奶油65g、檸檬一顆(取表面綠色皮屑與檸檬汁)、低筋麵粉110g。

3.檸檬杏桃乾橄欖油餅乾
紅糖50g、奶油與橄欖油各30g、檸檬一顆(取表面綠色皮屑與檸檬汁)、低筋麵粉110g、杏桃乾適量(以前述檸檬汁泡軟)。

4.酸橘桂圓餅乾
奶油60g、紅糖50g、雞蛋一顆、酸橘汁1大匙、麵粉120g、龍眼乾30g(以前述酸橘汁泡軟)。


5. 花生醬蔓越莓餅乾
奶油50g、紅糖40g、雞蛋一顆、花生醬75g、低筋麵粉90g、泡打粉1小匙、蔓越莓乾適量(以少許檸檬汁泡軟)。

6. 黑芝麻鳳梨乾口味
奶油40g、紅糖60g、雞蛋一顆、黑芝麻醬65g、低筋麵粉90g、泡打粉1小匙,鳳梨乾適量(以少許檸檬汁泡軟)。
 
 



※ 全新著作《日日三餐,早‧午‧晚》已經正式推出!二十年來常日廚事與飲食領會、心得、體悟以及四季餐桌之樂盡在此中,一定要捧場喔!





公告欄
【講座】11/6~11/27 台中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閱讀,飲食的風土」。早鳥票正式開賣!

已成年年閱讀圈盛事的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今年來到第五屆,這回榮幸應邀加入其中,將自11/06起一連四週、每週三晚間,以現場與線上直播方式同步登場。題目呼應本屆主題「建構,迎向地方永續的無限可能」,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題開講……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