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雜談

2002-11-05 09:30 a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美食文化雜談 (Merry)

回覆beccco:
 
  前面第17則留言中,提到關於肉品的品牌, 「自然豬」是其中之一。


2002-11-05 09:24 a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美食文化雜談 (Chef阿正)

字義上舉凡好吃東西都可稱之為美食, 好吃的的小吃,理所當然可以很勉強稱之美食!若能把衛生清潔、營養,用餐環境、器具、佐料?一併考慮進去,那離美食兩字就可能有些遙遠。很少人注意到,自身從事廚務的經驗,越來越不敢吃外面的台灣小吃。衛生、清潔、營養、人工添加物?等等都讓我不敢讓自己的小孩碰觸外面的小吃。誰知道糯米腸的大常是否用雙氧水或鹼片清洗過(很多大腸沒腥臭味拜上述所賜)、烤香腸灌的是什麼肉?所以肉羹、大腸麵線等等?都自己作給小孩吃。
也可以把〝美〞跟〝食〞拆解為形容詞跟動詞。飲膳其實是享受生命某一片刻時段的過程,慢慢的、優雅的,在很好的用餐環境中,合宜的器具、心情愉悅、不急不徐的心情下,用得體得支體、工具取食烹調適宜的食物,讓食客在整個用餐過程中十分享受,這樣的方式才稱得上享受〝美食〞。大家因該都擁有相同的經驗?大腸麵線用保麗龍碗、美耐瓷碗裝九分九滿,放在搖搖晃晃的折疊餐桌上取食,一不小心湯汁弄一桌子?吃的緊緊張張的;手捧著塑膠碗裝的魯肉飯,跟沈湎湎的陶瓷碗裝的同一碗魯肉飯,吃起來的感覺有何不同?一碗牛肉麵絕對稱的上美食,把林東芳的牛肉麵裝在七分滿的大海碗裡,放在環境清爽如Forchetta的用餐空間中,稱之為美食絕不為過。跟現在他們用的美耐瓷碗裡裝的九分滿的牛肉麵,在人馬紮踏、髒亂環境中揮汗取食,還得在意有多少人在排隊等桌子,這樣的用餐只能說是庶民之食。

2002-11-05 01:17 a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美食文化雜談 (W. N. Huang)

由垃圾食物談到美食文化,這個話題的發展雖然出乎意料,倒也不令人驚訝,各重量級身手的發言,也真的讓我受益不淺。但現在 Yu-Sen 竟然提出「媽媽的料理最美味」這種令人無法反駁的話,實在讓人很難把話接下去。
 
時時注意飲食的營養健康,在生活實踐上是必須有相當紀律的。有時自暴自棄時,我也吃垃圾食物。我比較在意的是,好吃的垃圾食物能不能稱為美食?Chungtao 說美食兩字不要隨便用,我很同意,所以我稱一些台灣小吃為「美食」時,是加了括號的。把生存所需的東西稱為美食,應該是已經把吃飯提昇到了一個比較精緻的程度,也就是不只吃飽、吃營養、吃健康,也要求吃享受。以這個標準看來,很多地方小吃現在存在的形式,不該稱為美食。為了檢驗自己的觀點,上個週末去了一趟鹿港、彰化。我現在更深信,想要進步,現階段檢討反省比讚美肯定更重要。
 
拿中國菜和印度菜比是有點不敬,不過除了我真的認為有不少相通點之外,我希望的是換個不同的觀點看事情,不要每次都不分青紅皂白中法相提並論。硬要把不同料理分個高下實在是意義不大,但不管中國菜境界如何,不可否認中國人很注重吃。不管懂不懂、吃得好不好,或能不能吃飽,中國人的確花很多心思在吃上面。歐美國家中只有拉丁語系(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傳統的人是較注重吃的,羅馬語系(英語、德語、中北歐語言等)對吃幾乎有種清教徒似的觀點,極力抑制享樂的成份,把吃當成生活必須的活動之一,把追逐美食看成是種罪惡。這個界限雖然已經模糊了,不過還是可以看出來。說德國無美食,與其說他們不懂,我寧願說這是他們的選擇。擁有法國之外最多的米其林餐廳,可見這個歐洲有錢人最多的國家,不但可以吃得好,還很懂吃。
 
我覺得中國料理目前面臨的問題,在平民食物方面是營養、衛生及口味垃圾化的問題,在精緻方面則是包袱太大、創新不足。這都需要更多消費者和業者的關心。


2002-11-04 19:17 p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美食文化雜談 (beccco)

to Merry,
請問什麼是「自然豬」?


2002-11-04 14:52 p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美食文化雜談 (Merry)

選用「自然豬」大約有兩年的時間,白灼豬肉冷藏起來,隔日吃也聞不出腥羶味,這一點深得我心。


2002-11-04 09:16 a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美食文化雜談 (Ann)

Dear Yu-Sen
 
哇!一語說出我對那些所謂的精英式料理的看法!
 
Dear 阿蘭
 
舉雙手雙腳贊成你的看法
 
非常非常開心的Ann
 


2002-11-03 23:45 p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美食文化雜談 (alice張)

因為我母親得到癌症..原本清淡食的她.更是變本加厲了.煮菜不加鹽.味精...從頭到尾只加兩種..湯塊4分之1 .蔥或蒜..薑.等較強烈來取代....我家的菜色大都是炒.亨煮.微波.燙.悶...超清淡的..這樣長期一路煮下來.雖是說這樣較健康.但也嚇跑了2個弟弟.而我雖然還可接受.但老是要偷偷吃著額外零食/甜食.才能平衡一下味


2002-11-03 15:25 p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美食文化雜談 (Cindea)

 Dear Yilan,
<o:p></o:p>關於傳統美食,謝謝你提醒大家不要忘了我們對固有文化傳統應有的責任與態度,文化人應該是具有教化大眾的使命感,才有助於正面風氣的提昇,傳統小吃美食也需要文化人的肯定支持與推廣,才有可能沿續, 希望往後你能多做這方面的報導, 帶領大家挽救屬於我們自己的美食 。
你的文章常常讓我深受感動,加入這個社群讓我增長不少見聞,也讓我能以更開闊的胸襟來看待很多事物,認識你真好!謝謝你給了我們一個走向美好生活的網站。


2002-11-03 14:41 p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美食文化雜談 (Chef阿正)

很難想像台灣餐飲文化走向與未來,在一個小小的議題上談出端倪,十分敬佩所有的發言的網友。
從事餐飲業十年來,益發奮進圖強,只為了實踐〝美食〞兩字罷了!各位憂心的只是食材,我則在意〝人 〞的問題,好的廚師要自己採購,食材好壞已決定當天料理的成敗,所以廚師堅持自己的品味?料理的風格,才能免於大型企業與媒體的坎制,若所有廚師都要求供應商提供優質的食材,那料理品質既可大大提升。
廚師素質可能才是影響餐飲品質一大因素,這也是為何中餐在歐美發展數十年,一直無法列入高級餐飲行列的原因。因中餐廚師自我進修、研發創新觀念過於薄弱,抱殘守缺,無法改善重油、重鹽、重味素的垢弊,盤飾也一直無法提升藝術美感(不談口味如何,想想中餐在日本人的裝飾下是否較有美感?),所以無法讓歐美美食評論家接受,想想台北美食展每年除了越來越大的蔬果冰雕及人馬雜踏爭食試食品外,有何建樹?
台灣政府所設立的廚師證照考試也荒謬至極,例如〝甩鍋〞,這是中餐最基礎的火功動作,在燒豆腐或紅燴排翅等柔軟食材,為避免弄破食材須甩鍋翻面,但證照考試時,甩鍋列為危險動作,不准做。各位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卻卻存在。或許有那麼一天產、官、學能坐下來好好討論一翻,或許能遏止餐飲業一昧削價競爭繼續沈淪。
這個月的CHEERS雜誌60頁的巴黎Work Show可以看看,餐飲業在不景氣狀態下一昧削價求存外,其實還是有另外生存的方式!


2002-11-02 02:07 a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美食文化雜談 (Yilan_)

旁觀了很久
決定還是出來說說話:
 
這兩年來
我一直在反省著
過去,對於自己的飲食文化是否太過貶抑?
 
當然始終非常戀慕著豔羨著歐洲日本種種
也對本地許多飲食現象與缺憾與沈淪而非常焦慮擔憂
 
然而這兩年
非常頻繁地朝外走朝外看之後
雖說焦慮擔憂仍在
也始終非常清楚著我們自己的問題與危機
但看看外頭、再回頭看看自己
漸漸地
卻越來越能夠感受到自己家鄉的難得處
遂而腰桿子益發越挺越直
也格外非凡自信著自豪著
 
我覺得
其實每個國家
都有不同的飲食上的優點與缺點
在歲月的不停更替前進
與高度現代化都市化忙碌化所衍生的速食、追逐潮流、或是重鹹重辣傾向之下
一樣都不可避免地都流失了一些過往的美好
但此同時,卻也依舊因著各種刺激或交流或反省
而各自有著不同面向的進境或覺醒或改進
 
比方說
以垃圾食物來說
我們固然有我們的盲目或缺陷
但西方人何嘗沒有西方人的問題
日本人何嘗沒有日本人的問題
或者只是程度或方向不同而已
 
尤其台灣這裡
畢竟富三代才懂吃穿
數十年前還動盪著窮困著貧乏著的地方
怎能與已然無憂富庶了超過一百年以上的西方國家相比呢
 
但我們還是有非常值得珍視的東西在的
比方說忠道提的小吃
比方說因著台人喜新求變個性而造就的令人咋舌的開放度、前進度與多元程度
尤其精緻而有個性的料理、以及有想法有意圖有堅持的料理人
我們也是有的
只是或者散落隱身於巷弄間
端看你找不找得著而已
 
再說到對於食材、食品的注重
以及對於原味真滋味的辨明與追求
雖說或者仍舊還是困頓著困惑著盲目著
但我覺得,其實台灣已經漸漸開始顛簸著往前走了
這一點,我在不少人身上、不少市場超市的貨架上
都越來越感受得到
 
再看看聚在這裡的人們吧
四年籍、五年級以外
竟還有這許多六年級甚至七年級年輕人們對於美味的好奇與執著
每一次都讓我不覺信心滿滿
覺得未來仍有光
 
 
我還比較在意的是
我們究竟用什麼樣的標準在評斷我們自己
是西方人的標準嗎?
記得之前這裡有一則很有趣的討論
關於要帶外國人去什麼餐廳好
一定不能白白亮亮、要昏昏黃黃有氣氛?
要侍者穿西服打領結彬彬有禮?要餐具擺設剔亮發光系出名門?
 
這是誰的標準呢?
後來,我一直在想這件事
 
當然,不是說吵鬧髒亂環境簡陋就一定好
但是,在西方標準的大刀揮砍下來之前
是不是應該先建立起屬於我們自己的標準與認知
然後再做論斷?
 
我曾經幾次帶訪台的異鄉朋友去吃飯
在小心地挑選地點、以及清楚的描繪解說下
幾乎每一次
都在飯畢時刻非常驕傲地聽到朋友充滿驚喜的讚嘆
 
我們究竟要用什麼眼光看自己?
 
我覺得這很重要
因為有了這個
我們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才能揚棄混沌的錯誤的盲目的
朝好的、對的、屬於我們自己的路
往前走去
 
 
Yilan
 
 


公告欄
【講座】11/6~11/27 台中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閱讀,飲食的風土」。早鳥票正式開賣!

已成年年閱讀圈盛事的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今年來到第五屆,這回榮幸應邀加入其中,將自11/06起一連四週、每週三晚間,以現場與線上直播方式同步登場。題目呼應本屆主題「建構,迎向地方永續的無限可能」,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題開講……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