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餐具

2002-08-27 01:44 a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瓷器餐具 (敗家男)

Dear LPW:
 
那我先去網站上找找看好了
多謝的啦
 
p.s.
您就別謙虛啦
以後有相關的問題還得請您多多關照一下囉
 
 
阿敗
 


2002-08-27 00:04 a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瓷器餐具 (LPW)

to 阿敗:
專家真的不敢當,mou姐比較適合啦!!
我只是真的很喜歡這些東西而已
 
關於中國陶瓷的書有很多阿
只不過大部分都是圖鑑比較多
中國瓷器發展史的書是有幾本
不過字實在都太多太密集 (我喜歡看圖所以看不下去 :[  )
你可以上誠品 or Books的網站search一下
應該找的到你想要的東西喔!!
 
另一個方式是
我會常去櫃上跟小姐哈啦
有些小姐人很nice
即使沒有買東西他也會給你一本簡介
有時是我買了產品就多跟他要其他系列的catalog
通常我都是由這樣的方式了解品牌跟他們的產品
你也可以試試喔!!
 
                                             浪得虛名的LPW


2002-08-26 15:33 p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瓷器餐具 (敗家男)

Dear LPW & mou:
 
看了兩位精采的對談之後
我跟Ann阿姐一樣只想給兩位大力地拍拍手啦
 
原來中西陶瓷的發展源出同宗
咱們的老祖先真是厲害
 
在此有一個問題想請教
前兩天我去逛誠品﹝板橋的﹞
想到這兩天的討論
突然想找一本關於麥森或瓷器發展史的書來拜讀一下
可是怎樣也找不到
不曉得有沒有專書是介紹這部分的??
還請兩位專家不吝解答
謝謝
 
 
阿敗


2002-08-26 09:57 a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瓷器餐具 (Ann)

Dear LPW & Mou
 
嗚啊
要替兩位拍拍手
我真的增長好多見識啊
 
看你們的留言看的很過癮, 覺得可以對抗可怕的星期一的Ann

2002-08-24 03:53 a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瓷器餐具 (mou~~)

發現LPW對陶瓷也認識得很深入哩~~~
 
的確陶瓷(兩岸都是)存在許多問題,讓人感到很無力感。
 
以個人審美偏好而言,即使Meissen在歐洲瓷器史佔有重要指標地位,
即使許多名窯都是赫赫有名的名牌,Mou就是不會特別想擁有,
理由無他──不通氣兒~~
 
畢竟對那樣的華麗精緻細膩典雅,那樣的嬌貴需要呵護,總有非我族類之感,無關國籍無關文化,純因風格品味。
 
其實,當我們從我們的角度看到我們對異文化陶瓷的也許過度推崇,不妨反個角度,從異國人士的眼睛來看中國陶瓷。
 
十六世紀海權時代打開的大規模東西方文化交流,當時中國正當明代,元末明初的青花瓷器,在中國陶瓷史上的評價頗高,此時青花鈷釉的運用尚不及清三代成熟,但那種濃淡有致帶點拙趣的手工線條,讓歐洲人愛不釋手,Meissen經典的"藍色洋蔥"緣自於青花的石榴、桃子等圖案,皇家哥本哈根的"唐草系列"也緣於青花的纏枝蕃蓮花,而青花釉色的運用,也常見於許多歐洲國家的陶瓷。
 
青花釉色,藍與白對比的優雅,可以擄獲歐洲人的心可以想像,不同民族喜歡不同的風格,也反映了民族品味。
 
一般來說,歐美人士喜歡青花,以及宋瓷為代表的單色釉,因為簡約清雅;韓國的高麗青瓷基本上脫胎於中國的耀州窯、龍泉窯等青瓷系統;日本人格外喜歡帶有書法筆觸感的磁州窯,也特愛五彩繽紛的萬曆五彩,事實上,被日本人視為瓷器故鄉的"有田"Arita,幾個名窯如香蘭社、柿右衛門等,都受到明末清初時期中國彩瓷的影響。
 
不過,文物評價始終有藝術價值與市場價值之分,兩者未必等同。
 
 Mou曾提過的汝窯,那種簡約素淨之美,確實卓世絕倫,而且那種美必須面對實物才能體會。古人形容汝窯為"雨過天青",而實際上,下過雨的天空絕不只一種固定顏色,那種微妙抽象,就是因為太難言說;汝窯不泛釉料肥光,霧面的溫潤才更吸引人,清代乾隆皇曾試過仿燒,但始終沒能成功,現代的仿古,更難追神髓。
 
但汝窯傳世的稀少,不足以構成市場;就連明成化瓷,因為官窯監製特別嚴良,在明末就已價昂,如今,流傳在市場上的明成化雞缸杯(一種畫有公雞圖案的小杯盞,只有手心大,瓷壁極薄)據說只有四件,(台北故宮又是氣死人的有好幾十件),前些年香港拍賣會出現的一只明成化雞缸杯,以台幣一億多元成交..............一手可以掌握的小杯喔~~~
 
可想而知,中國歷代名瓷,非一般市井小民所能擁有,
陶瓷和現代生活的落差確有斷層。
 
對老東西情有獨鍾,Mou 會將骨董老衣服和牛仔褲搭成不平衡的美感,
大陸的古物舊貨市場可以找到年代也許並不十分久遠卻也有味的民窯(相對映於官窯的精緻,格外有一種粗獷自在的況味); 台灣這方面的選擇略少,但找對門路還是可以有所斬獲。
 
但對大多數人而言,最容易接近取得的,仍屬當代創作陶瓷。
 
只不過,當代創作陶瓷在台灣,確實存在LPW指出的問題,而且幾年前逸清藝術中心(曾大力支持陶瓷的藝廊)結束之後,陶瓷市場更加稀微,只剩個人單打獨鬥了。
 
鶯歌雖然打出陶瓷老街、陶藝嘉年華,實際上市場一直在劣性發展,早年鶯歌可以找到不少質樸有味的陶瓷,現在幾乎都是大陸進口的低成本、灌漿成形、轉印圖案的俗艷之作,台灣陶瓷創作者的生存空間又被打壓得更狹窄了。
 
其實,以兩岸陶瓷發展現況來看,台灣的創作仍佔優勢,因為接受的國際資訊多,國際陶藝雙年展的舉辦,國外留學返台的創作者多,比較能將陶瓷視為純正的"創作";但另一方面而言,同樣是接受西方藝術發展概念,陶瓷只是創作"媒材"之一,未必執著於釉色、形體與實用考量,也未必在乎是不是有"民族色彩"。
 
大陸雖然設有工藝師分級制度,但作品的問題無他:
太~~~匠~~~~~~啦~~~~~~~~~
也許正與工藝師分級以技術為先的品評標準有關哩。
 
比較讓人羨慕的還是日本的無形文化財制度。
(嗚~~~~~~為什麼又是死冤家日本~~~~~~~~)
他們對人間國寶以及專業技職人員的尊崇,
反映為創作者對作品的執著、堅持與驕傲,
(Mou認識一位到日本學紙文物修護的朋友,入行第一年先埋漿糊,十年後出師才用,而且每年埋一�插A因為只有這麼長的等待,調出來的漿糊才會穩定,而且,十年才出師~~~~~台灣人會當笨蛋看的~~)
 
而除了專業精神之外,日本人還會以具權威的競賽大賞、上軌的經紀制度來推動市場,許多日本的餐廳、料亭,對食器的講究可見一斑,他們對名窯名作鑑賞的普及性,可以踏實而深入讓陶瓷進入生活。
 
所以,回到台灣問題的本身,現階段還是無解......。
 
不能期望政府,因為沒人才沒sense,很難期望民間,因為藝術市場中,陶瓷是極弱的一環,而且陶瓷的藝術市場和產業市場,長久來一直各自為政,難以良性交流.....。
 
只能長歎一聲的Mou~~
 


2002-08-23 22:43 p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瓷器餐具 (LPW)

to Ann
 
很贊同你對中國瓷器的推崇
其實中國(台灣)的瓷器藝術之所以沒有像國外一樣的蓬勃發展
我想  "市場"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吧
 
在國外這些瓷器會在一些有名的拍賣場上出現
甚或者是如年度盤等商品有些廠商就已經有隔年調價的做法
這對於將這些瓷器當作藝術品的消費者來說是一種保障
然而  在台灣  一來一些超級古董級的瓷器當然不可能出現在拍賣場上
          二來台灣的陶瓷藝術創作者一般都是單打獨鬥
          往往沒有好的銷售管道更沒有像國外一樣的"品牌保證"
          在藝術創作的同時可能還要兼顧和銷售商的往來
這些台灣陶瓷藝品的價格就像玩股票一樣
景氣好的時候 作者就可以調高售價
但景氣不好的時候 可能這些東西就有行無市
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需要一個完整的經銷制度來達到市場價格的制衡
 
另外 在台灣 這些作者並沒有一個身分認證的制度
在這一點上 大陸方面做的就比我們前面
他們的身分由美術員, 工藝師, 助理工藝師到高級工藝師
有了身份的認證,對於市場上價格的變動就有一項可依循的變因
 
盜版的猖獗 在陶瓷界也是存在的
一個全省美展的作品可能在三個月後整條鶯歌陶瓷老街你都看的到
一個品牌出現名師仿汝窯的作品另一個品牌也會有類似的產品
這對作者的殺傷力更甚於音樂的盜版
因為一般人對於陶瓷會定位於日用品就會成為價格導向
品牌和質感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最近也開始看到一兩個陶藝創作者進駐百貨公司
但是精緻度似乎有下滑的現象
因為作品要足夠供給一個專櫃的數量其實不少
作者要如何兼顧質與量以及銷售方面的雜事呢?
 
每次我和男友要買台灣作者的作品時
常常要找的很辛苦
很可能下個月這個代理商和作者間又發生問題而取消代理
很希望台灣的陶藝界終有一天發展出
如琉璃工房或硫園一樣的品牌代表台灣
重新展現中國陶瓷工藝的美麗   加油
 
 
                                                              愛Meissen但更愛台灣陶瓷的LPW
 


2002-08-23 02:25 a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瓷器餐具 (washit)

前幾天拜拜的時候
看到樓下的Meissen台灣代理商
拿Meissen的瓷器
來裝拜拜用的水酒
心中想說~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2002-08-22 09:54 a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瓷器餐具 (Ann)

是的
在這點來說
我完全贊成mou的看法
但是我還想再補充一點的是
其實中國本身瓷器的藝術境界及技術是非常棒的
現今大家在讚美的一些西方或日本品牌
不要忘了
很多是聰明縝密行銷及廣告下的結果
各位若能有機會把所有國家的磁器擺在一起看個齊 (去幾個博物館吧)
就會知道水準高低
可惜的是
中國人自己本身的磁器文化或者可說是精緻文化
在文化大革命後
被大大的摧毀
那股優雅悠閒品味小器小物的精神一旦不在
許多工藝文化都因此凋零
現在的台灣香港新加坡雖說稍稍富裕起來
但是深受殖民地文化的影響
或多或少都帶著崇洋的心情
再加上算是以代工產業為本質在短時間內突然富裕起來的背景下
人民根本尚未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發展美美學的素養
使的從商店到媒體到消費者
一般還是停留在以外國品牌為首的情況下
 
但是這是必經的過程
西方是如此, 日本亦是
現在在台灣的我們
最少也富裕了兩代的情況下
應有慢慢建立起美的感受與知識
相信自己的眼睛跟手
想像如果你並不知道這是那家品牌的磁器
你會一樣喜歡它嗎
去欣賞各式各樣的設計(素白潔淨者或優雅華麗者)
有空自己去捏捏看燒燒看
你會開始佩服工藝師在花紋, 配色及線條上的拿捏
讓我們慢慢把當年宋明清時期民間的優雅心情重新抓回來
有像我們這樣的消費者
我相信
屬於中國人的頂級磁器工藝師們
終將會再出現
 
對這話題一直很有感概的Ann
 


2002-08-22 03:41 a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瓷器餐具 (mou~~)

Hi, Celine:
 
確實這是很可以深談討論的議題哩!
而且,其實有許多不同層面的切入角度可以探討,
倒未必是日本背書、票房保證這麼單純而已^^
 
日本的投入和熱度真的可怕,
以Meissen而言,北海道札幌就設有Meissen瓷器博物館,
Mou在日本還看過小王子博物館、威尼斯玻璃博物館、達利博物館、泰迪熊博物館、西洋人形博物館等,許多歐美文化在日本都找得到分支,而且日本常是以代理合作的方式,和母體維持正式的聯結。
 
從電視冠軍出現那麼多匪夷所思的狂人奇葩,
多少可以理解那個國家有多少研究狂,
他們對感興趣專項的完全投入,經常也是凡人難及,
日本對西方文化涉獵、資料匯整收集的完整,
腳步確實超前台灣。
 
而日本人的民族性,
也帶有相當濃厚的崇洋情結,尤其崇歐崇法。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從鎖國政策轉而大力擁抱西洋文化,
洋食與牛肉帶著"文明"的形象進入日本,
那是現代的象徵,是與原本缺乏自信的文化可以"提昇"的距離,
這些微妙的情結透過社會制約的共同習慣,
在現今日本人一窩蜂追逐名牌的現象還可以窺見一斑。
 
到現在,"法國料理"所代表的高級感,還根深柢固存在大眾心理,
許多日本的有錢人名人,家中擺置新藝術的玻璃、Meissen瓷器、印象派的畫作,多少也只因那是"名牌"而已。
 
但在藝術市場運作機制,泡沫經濟之前日本人一窩蜂的炒作,
確實大大影響了全世界許多文物藝術品的市場趨向,
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台灣好像總被日本牽著鼻子跑,
又有許多莫可奈何的歷史因素,最關鍵當然在於殖民經驗。
台灣近代藝術史的母體,事實上也是根植日本,
早年台灣前輩畫家、雕塑家大多全是接受日本教育,
他們在日本認識印象畫派,接受曾浸潤過西洋美術的日本老師教導,
所以在他們早年的作品中,看到的是第三手的西洋藝術經驗,
而台灣早年的西方藝術資訊,也幾乎都是翻譯自日文資料的間接傳播。
 
如今雖然早己脫離殖民時期,但透過期刊雜誌電視等媒體傳播的日本文化訊息,仍強力洗腦了現代台灣,這些問題要探討開來,可以寫一大部關於文化霸權入侵與後殖民經驗的論文了 。
 
比較可以跳脫開來看事情的方式,是直接探觸本質,
假設沒有日本人的烘抬,是不是還具備被肯定的地位?
那就是本應具備的評價了。
 
以Meissen而言,在歐洲瓷器發展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
新藝術就算少了日本人的膜拜也 不會減損評價,
這,就是直探作品本身,應得的光環。
 
所幸台灣近年大家的國際經驗與視野越形豐富,
越來越多人可以用第一手經驗接觸實物、閱讀第一手資料,
並直接將相關訊息譯介回台,
這些都是可喜現象,
但也逐漸失去了早年捧著僅有有限資訊的珍惜心情。
 
要真探討起來,長期台灣受到美國影響,
接收CNN的觀點,西方白種人的視野,
所認識的世界其實極其有限哩。
有自信的文化才會發展出自己看世界的觀點,
不亢不卑,這些都是我們要努力的~~
 
Mou~


2002-08-22 03:10 am
發表者:原MSN社群發表文章 RE: 瓷器餐具 (Fin-Lee)

For Celine's question, I think Japan was open to the West (forced to) earlier than us.  We were really close to ourselves till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nationality may be an factor also.  We always are so proud of ourselves in every way, and sometimes were (or are) not willing to change.
For the related books which are sold in bookstores, I think we should be careful when we choose.  The information might be confusing or incorrect.  I have to say that Mou's message about Messin porcelain is very good.  It's exciting to see someone in Taiwan can be an expert in such topic.
 
Fin
 


公告欄
【講座】11/6~11/27 台中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閱讀,飲食的風土」。早鳥票正式開賣!

已成年年閱讀圈盛事的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今年來到第五屆,這回榮幸應邀加入其中,將自11/06起一連四週、每週三晚間,以現場與線上直播方式同步登場。題目呼應本屆主題「建構,迎向地方永續的無限可能」,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題開講……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