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海之台灣旅(一)



2020年11月,我完成了一趟環島旅行──「海之台灣旅」,我為這段旅程如此命名。

此名由來自2019年,同樣是想望好久的「海之京都旅」,全程開車自駕,自關西機場租車起始,沿途經美山、舞鶴、宮津&天橋立、伊根、久美濱、与謝野,而後回到市區,從海的角度細細走踏了京都、這個我心長年牽繫之地。

然後,歸途上開始動念,也該是時候,輪到台灣了!已經想望夢寐多年了,有別於過往島內小旅的多半一地兩地分次零星遊走,早就想以一次海外長旅行時間,徹底開車好好周遊這島一圈。

說是環島,但其實形式與可能性頗多,該怎麼走好呢?醞釀過程中,幾乎沒有太多猶豫,想法很快成形──就依海而行、傍海而旅吧!

天生愛海。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究竟關乎仁智何事我其實不解,但我從來愛海遠勝於山。

遂而每回出遊,以海為主題之旅從來穩佔多數:海灘海濱海島、以至我摯愛的郵輪旅,天寬海闊天藍海藍,以至海與人、海與城的連結交會相生相依關係,是我從來痴迷追逐、百看不厭的風景。

若是自駕,則也一如海之京都旅,比起橫跨大陸廣原或入山環山而走,同樣更常更願一次又一次、悠悠然傍海而遊。

比方2010年在南法,從尼斯、Eze、蒙地卡羅、St. Paul、安提布、Cassis,將地中海蔚藍海岸風光飽覽了個夠。2011年在澳洲,南岸到東岸,從南澳酒鄉與阿德雷得、袋鼠島起始,接著轉入大洋路、墨爾本,最終在港都雪梨畫下句點。

還有2015年的克羅埃西亞+蒙特內哥羅,更是緊貼海線走:Split、Trogir、Dubrovnik,以至Kotor峽灣畔的Perast、Kotor,最後落腳於Sveti Stefan島,亞得里亞海東岸壯絕景致全數收攬,快活似仙。

所以,我也想以這樣的方式、這樣的角度,看台灣、走台灣。



我總是認為,如此愛著海戀著海,應和與生俱來島國子民血統血緣脫不了干係。

──但說也奇怪,出乎歷史政治地緣等等複雜因素,明明立足島嶼,這島之過往歷史也與海有著至深的交錯關係;但現在,咱們和四周的海,卻和我曾走踏的其餘海畔之國之地之城很不一樣:我們在生存上固然某種程度依賴海,生活本身卻大多並不親海,甚至還存在著奇妙的抗拒和疏離。

因此,算是回應這般惋惜不平心情,我想好好的,看看台灣的海。

這願望深埋心中,眼看五十歲漸漸逼近……那就選2020年,即將邁入知命之年當口,當做一份值得紀念的寶貴生日禮物,送給自己吧!

沒料到是,就在這一年,致命疫情撲天蓋地而來,將舉國人們幾乎全關鎖島上動彈不得、哪兒也去不了;國旅大爆發,所有景點人潮洶湧雜遝,讓我畏怯著一路拖延,避過熱鬧鬧的暑假、中秋與國慶連假,躲開安心旅遊補助期間,遲遲捱至深秋時刻才敢動身。

定得追著海景行!我如是堅持著。

行程自西北起始,走台61線往南行,接台17、台1線進入恆春半島,繞過島南往北進入台東、花蓮而後宜蘭,走濱海公路回台北。

歸來檢點,這趟,除了少許興之所致突發之舉──比方臨時決定將公認環島必挑戰的四極點燈塔納入行程中,遂也因此得見更多醉人風景……其餘大致依照原先計畫順暢進行。

少數全在預料之外的,是天氣。才短短晴過四五日後,先是在墾丁正面遭逢該年首個登陸的颱風,讓我們的南迴公路行整個籠罩在狂風暴雨中;接下來,一抵台東便碰上東北季風,陰雲漫天朔風疾勁氣溫低迷,滿心期待的陽光燦燦「台東藍」全沒了蹤影。

之後經花蓮轉往宜蘭,巧巧另個颱風竟然又到,雖距離還遠、卻挾帶豐沛雨量,與東北季風聯手發威,讓我們連三天都泡在鎮日滂沱豪雨+濛霧中寸步難行。

不由喟嘆,選在十一月深秋初冬時節,一為躲避旅遊補助期間的洶湧人潮,二為的正是秋高氣爽天氣,沒料到和去年「海之京都旅」一樣,天意風雲難測,人算不若天算……


大圖


雖不無遺憾,但回頭想想,也屬咱台灣特有的季節季候、風致風貌;尤其人在海畔,日日狂襲風裡,但見滔天巨濤崖畔石間吞湧翻捲,或是平沙灘上,白浪一波波鋪岸如雪,是另番壯闊撩人景色。

而出乎預期還有,台灣的海,太美,多樣多端、各見豐碩豐饒形貌姿態表情。

自北出發,先是一任天然野曠、平闊空寂、少見人煙的濕地、沙丘、沙灣、海堤,美得凝然靜謐。

進入彰化王功而後芳苑、雲林嘉義、台南北門和七股,景象倏忽丕變為連綿不斷的蚵田、魚塭以至鹽田;是台灣人之於海的更緊密交會連結依存方式與關係,也是本島飲食中的重要海味之源,同樣撩撥我心。

然後恆春半島以至東部又再一轉,山與海近了,人與海親了,再不用如西海岸般,非要台61線高架道路居高俯望、或離開主要幹道專程奔赴,平路上自車裡、轉頭望窗,時時都是天開地寬海風景。

而這景,也從平沙平灣轉為陽剛:岩岸、絕壁、奇巖、怪石,到得花蓮以迄蘇花公路,舉目望去,更是大山大海大景;再之後,從東而西,繞過整個台灣東北與北岸,峻山險崖稍緩了,但石與岩還更絕更奇。

天成好景之外,穿插其間密密遍佈的大小漁港,有的繁華繁盛、有的純樸可喜,都是必將深深印在心版,屬於這島這土的動人風土風致。

而一如慣例,旅程中旅程後,也常趁空在臉書Instagram微博等處分享旅中聞見感發。遂如以往,一一集結整理於此,一方面作為永久記錄,同時也和網站這兒的大家分享:


 

11月01日




● 西濱往南,沿海而行,傍海而旅

想望多少年,此番終於成行。從午到夕,竹圍漁港、許厝港濕地、新月沙灣,晴陽燦燦、水光豔絕。

台灣的海,這麼美。





● 新竹.G.D Restaurant

傍海環島行,除了以各色在地小吃和海鮮為覓食主題,也趁機穿插領略了幾家好奇許久的年輕西廚之作。這會兒落腳新竹,便拜訪了《獻給地獄廚房的情書》和《醋與日子的配方》二書作者、本身為義大利媳婦的Yen主廚的餐廳。

菜色以義式傳統菜為本、兼融fine dining精巧之風。首道陽明山冷泉鳟魚便充分展現這般融合感:義式生魚 carpaccio 形貌,卻以琴酒醃漬、以巴西里和甜菜根粉點染、以山葵酪梨冰淇淋提味,甘香層次皆紛呈。

雞肉捲以牛肝菌菇和辣肉腸,濃郁飽滿。南瓜燉飯從火候到風味都十足到位,澆淋其上的20年巴薩米克醋則讓整體氣韻更添雍容。

整體而言,美味之餘,隱隱然可以察覺到某種程度在fine dining的創作意圖、以及義大利在地料理的灑脫暢爽間擺盪;未來不管是更專注於哪一端,或於二者間尋出更圓熟的平衡或整合方式,都值得期待。


 

11月02日




● 新竹舊城區

信步走逛、隨興覓食。果然是合適散步的城市,自有意趣。

※ 雅珍號ㄍㄜㄍㄜ羹(上中)、連家阿婆小吃(中)、、鴨肉許/許二姊(中右)鄭家雞蛋糕(下左)、正老牌阿忠肉圓(下中)





● 香山沙丘。崎頂子母隧道。新埔海堤

望海而遊,隨心而走而停。濕地、沙丘、沙灣、海堤,這一帶濱海遍見地形,沿岸走看,各見風致,處處皆景。





● 高美濕地,世界級!

雖決定以一次年度國外長旅行規格和心情籌劃這回海之環島旅,然坦白說,出發前,即使因早已走過台灣許多地方,對台灣之美深具信心;但畢竟往年所訪多屬舉世聞名勝地,遂難免還是有些忐忑,不知是否真能匹敵。

然才出發沒多久,卻很快安下心來,確信一點未有稍遜;特別是,來到了傾慕已久的高美濕地。

複雜天成與人為因緣交錯而造就的這裡,方位、地形、生態、潮汐……相互交織成無比獨特地景;且在審慎合宜點到為止規劃建構下,優美呈現眼前。

尤其黃昏向晚時刻,夕照、霞色、雲暉、水光多端幻變映照下,分分秒秒,每一盼每一瞥,都壯闊懾人、絕美入心。

毫無疑問,這是世界級。且比任何海外地方還更加倍奢華是,一點不需迢迢跋涉,就在可以就近常訪的距離!


 

11月02~03日




● 夜與日,鹿港龍山寺

抵達鹿港第一站。多麼雍容美麗的寺廟,本身形貌雕飾之典麗精細固然一絕,但最難得是修復、維護與管理,努力保留了本色原貌以及漫漫歲月所造就的悠悠古意,還有最難得的肅穆、雅逸、幽靜。

從中見出,古城數百年來含英厚積的深度和內蘊,折服不已。





● 鹿港散散步

曲巷、老屋、廟宇、市場、小吃……古城閒走,俯拾盡是怡然風景、滋味與樂趣。

從中領會,時代變遷和觀光沖刷下,此際,在古與今、舊與新、雅與俗、過去與現在、人文與商業間究竟如何平衡共榮所付出的摸索和努力,無限感觸在心。

然後,從新竹一路放懷大啖到鹿港,再三玩味是,也同是歷史政治因素所造成的、與海的距離嗎?兩地皆屬鄰海之地,但傳統小吃中海鮮卻非為重心,反是各色豬肉素材應用變化豐富多端,吃之不盡。

※ 王罔麵線糊(上中)、漢彬水晶餃(中左)、東華素食麵茶(下中)、王記芋丸(下右)

 

→ 2020,海之台灣旅(二)
→ 2020,海之台灣旅(三)
→ 2020,海之台灣旅(四)
→ 2020,海之台灣旅(行程表)




 
公告欄
【講座】11/02(六) 台北「海上拾光 .郵輪旅的生活美學」

現場,將以自身的郵輪經驗出發,分享海上生活的細膩美學,經歷過的各類船型船家、航程航點航季之特色與樂趣,以及獨屬自己的海上享樂模式與節奏。非常期待與大夥兒面對面相聚,對郵輪旅行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囉……
【講座】11/6~11/27 台中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閱讀,飲食的風土」

已成年年閱讀圈盛事的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今年來到第五屆,這回榮幸應邀加入其中,將自11/06起一連四週、每週三晚間,以現場與線上直播方式同步登場。題目呼應本屆主題「建構,迎向地方永續的無限可能」,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題開講……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