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20年以後,葉怡蘭已全然了解自己對廚房的需求,「一個好的廚房,是完完全全合乎所用。機能是第一的。」也不愛廚房中的黑暗死角與髒汙,中島反而是出乎實際,「我發想中島廚房不是為了它很美麗,而是因為它完全沒有死角,很多人覺得中島廚房很難清理,其實正相反,即使油噴到四周,我拿一條溼抹布擦就乾乾淨淨……」
到日本吃蟹,北海鱈場蟹(帝王蟹)是十分想當然爾的選擇,不過對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來說,至今體驗過最難忘的蟹料理美味頂點,卻是在京都府近丹後半島上吃到的「夢幻之蟹」間人蟹宴……
「哇!四神湯跟今天的酒都很搭耶!」早午餐時間,葉怡蘭、James及林裕森、陳匡民已在台北大稻埕慈聖宮前的廣場開飲。慈聖宮小吃沒有厚重繁複調味,吃起來清爽舒服。葉怡蘭提到,這才是傳統小吃真正的樣子,「新鮮現取的食材,很點到為止的做法。」佐搭紅白酒,紅酒選酒方向以低單寧、風味柔和為主,白酒則是一甜一干……
「我不想把這類西廚貼上新派標籤,因為我覺得這正是當代西餐本該有的樣子。但這樣的發展對台灣餐飲業有很大的意義:首先是讓台灣的西餐終於有了應該要有的樣子,展現出高度成熟的工藝與完整形式,同時思考在地。另外也讓台灣在國際間有了能見度──讓台灣的西菜正式進入全球廚藝脈絡,在世界舞台上有了自己的位置和聲量……」
一次北海道之旅,讓美食旅遊作家葉怡蘭愛上了駕車旅行的率性與自在,此後幾乎每一兩年都會和先生Jeffrey規畫一趟海外自駕長途旅行。2015年他們重返克羅埃西亞,為的不是熱門影集《冰與火之歌》,而是一年前郵輪之旅短暫停留的驚艷,讓她非得回到這亞德里亞海濱的古城細細探索,到底是什麼樣的美景在呼喚著她……
每樣器物來到家裡前,都經過再三思量,進入家門後就會好好珍惜,希望能陪伴彼此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那樣穩固的信任與存在,總讓她感到無比安心。時常整理、釐清,斷捨離的功夫讓葉怡蘭的生活變得清爽俐落,人們與生活裡用到的物件存在著無常的緣份,時時和「物」保持著灑脫的關係,身與心都會昇華得更自由……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葉怡蘭說,台南清燙牛肉不同於市面上的牛肉,一點都不見腥味,反而在舌齒間綻開非常美妙的清香和甘美,嚼來一點也不老不澀,而是細緻細滑的柔嫩Q軟……
葉怡蘭說,這次評選光是第一階段的年資、環境就刷掉不少好餐廳,另外也特別選擇其代表性,因此,入選餐廳涵蓋台北市各類型,從西餐、江浙、台菜、日本料理都有……
在台灣,愛喝茶的人不少,但知道台灣出產上等紅茶的人或許仍不多,若非採訪知名的飲食作家、產銷履歷代言人葉怡蘭,我們根本不知道,原來被譽為紅茶大國的印度茶商,也對台灣紅茶讚譽有加……
葉怡蘭有另一說,早年糖並非庶民調味料,而是富貴人家的甜點,屬奢侈品,她認為較富裕地區易有嗜糖習慣,如上海菜系也較其他區域甜,可算是生活優渥的表現……
日常生活中除了簽署正式文件會用鋼珠筆外,鉛筆是她最常使用的書寫工具,連旅行也不忘帶上一支免削鉛筆。「鉛筆大多以取自大自然的木頭材質製成,不僅聞起來有股隱約的木香,握在手裡的觸感也溫暖。寫在紙上,發出的細微沙沙聲響有股生活悠然感,而淡灰色的色澤表達出一種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