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山・里海」從風景中走來,為人而更新 Taïrroir 空間升級與菜單蛻變



自 2015 年啟程,Taïrroir 踏入第九年。我們選擇放慢腳步,跳脫框架的聲光與形式,而是回望最初的渴望與相信。這次的休息與再啟,不僅是空間的革新,更是一場從內而外,深層的自我凝視與展望。從空間溫度到料理本質,思考「人」與「場域」之間的對話。

歷經兩個月的沈澱與準備,Taïrroir 改裝重啟。這場改裝,我們沒有追求形式上的驚豔,而是以「人的感受」為起點。「什麼樣的空間,能溫柔地承載人與人的關係?」從光影色調的呈現,到牆角弧線的轉折,從內而外,重新梳理空間與情感的連結,從心傾聽每個日常互動的可能性,讓設計為人而設,為日常而存,使每個細節都成為一種照顧與陪伴,不只是拍照觀看,而是成為廚房裡的節奏、服務中的溫度、賓客記憶裡的風景,為團隊與用餐者創造更溫柔的承載。
 

靈感從未遠離,山與海始終共鳴


自開幕以來,Taïrroir 的空間設計始終圍繞著這片土地而生。以台灣特有的天光弧度為筆、山海交錯的島嶼輪廓為墨,線條在空間中流動、節奏在光影中呼吸,描繪出我們所熟悉的日常風景-是自然的溫度,也是文化的韻律。

此次空間改裝,延續自土地而來的靈感與山海共鳴的節奏,我們選擇不追逐視覺上的驚艷或形式上的革新,而是以更細緻的思維回歸本質:為人設計。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重新檢視每一道光線、每一條動線、每一個駐足的位置,讓空間不再只是觀看的對象,而是一種理解與陪伴貼近日常、照顧身心的溫柔承諾。

我們相信:「當空間能被溫柔對待,它也將回過身來,溫柔地擁抱人。」這份溫度,是我們對土地與人的深切關懷的延續。
 

溫度藏在細節中




柔沙色的牆面,像是山與海交會處那片沉靜而溫潤的地貌,輕柔的米色光影灑落,映照著弧形牆體與流線天花,構築出一種剛剛好的沉靜與溫柔——如土地與人之間輕聲細語的對話。牆面從潔白轉為柔和自然的淺沙色,是我們對山海語彙的回望——不言張揚,卻蘊含質地。曲線與流線如山嶺與浪潮的延伸,與暖米色光影相互襯映,形塑出一種細膩、穩定而輕盈的節奏。讓每一次的到訪,都成為一場溫柔的回應。

包廂空間從半開放式轉化為獨立而私密的座席,貼心設有專屬洗手間,無論是親密聚會,抑或商務宴客,都能擁有更自在而從容的節奏。開放式用餐區也重新梳理座椅配置,加入柔軟座墊,讓長時間的用餐過程中,身體有更穩定的支撐,心也能更專注於料理的流動與情感的遞進。

我們始終在意那些看似微小、卻極為重要的感受——從洗手間地面微彈的腳感,到每一道光與動線的安排,設計不為形式而設,而是回應「人」的感知與需求。

在廚房,我們添置水洗降溫設備,為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的料理夥伴,帶來更穩定、舒適的工作條件。服務動線與儲藏空間亦重新規劃,即使因此「犧牲」了些許座位,我們仍相信:給予團隊更友善的工作環境,是最深遠、也最值得的投資。員工專用洗手間也全面升級:恆溫馬桶、雙出口除臭系統、四季皆宜的溫熱洗手台——即使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落,我們依然希望,每一位每日為餐廳付出的夥伴,都能感受到來自品牌的體貼與支持。



這場空間的轉身,不為改變而改變,而是一場回歸。回到設計的初衷——為人所用,為人著想。讓夥伴自在呼吸、讓賓客自在感受,使這片熟悉的所在,不只是工作場域,更是生活與心靈得以棲身之處。當設計承載情感,空間也將以溫柔,回應人心。

除了空間的再呼吸,餐點也同步迎來了新的節奏。
 

「里山・里海」 季節的味道,回歸自然與當下


歷經兩個月的沉潛與思索,Taïrroir 在今夏迎來一場味覺的輕盈轉身。Chef Kai 以一套更加簡練而富層次的菜單,延續「里山・里海」的精神,讓料理回歸當季、回應自然,從土地汲取靈感,織構出台灣風土的生命脈絡。

新一季的餐點由熟悉的地方味道元素揭開序幕。一口海味、一點蔬意,凝聚主廚的日常觀察與創作語彙。看似素樸,實則蘊含對台灣飲食文化的重新梳理與詮釋。Chef Kai 透過味道的「減法」,翻玩記憶中的經典印象,也描繪出現代台灣料理的可能性與國際料理的共通性。

盛夏食材如絲瓜、綠竹筍,在主廚手中展現出日常之外的風味風景。有些是熟悉的市場身影,經挑選與轉化後,保留原味也添上新意;有些則透過技術與搭配的演繹,展現風味的重構與延伸。每一道料理,都是一場關於風土的深度對話。

Taïrroir 菜單中總有一道蛋料理,傳遞來自人文、生活、或記憶的情感重量。這次的回歸,Chef Kai 以經典料理之一「休息站的回憶」為出發。以童年與家人搭車旅行、在休息站買茶葉蛋的場景為靈感,那股濃郁的蛋香與家人相伴的溫度,一直深深烙印在心,透過料理,溫柔引動用餐者的生活共鳴或文化了解。



一道看似低調卻蘊含風味哲學的魚料理,則以台灣特有的酸鹹珍饈—西瓜綿為靈魂。主廚選用當季鰈魚或比目魚,裹上融合布里歐麵包與皮蛋黃的酥脆外層,搭配甘甜爽脆的皎白筍與細緻鰭邊肉。奶油白酒醬結合皮蛋白與酸鹹開胃的西瓜綿,鮭魚卵帶出鮮活生氣;水田芥泥添上一抹辛香;焦糖、紅酒與魚骨熬製的 Dolce Forte 醬,則收尾以深邃厚重的對比。味道層層堆疊,亦輕亦穩。 主廚也以台灣家常宴席中熟悉的「脆皮雞」為發想,改以屏東乳鴿胸演繹,應用粵菜「刷脆皮水」技法低溫熟成、爐火炙烤,賦予酥香薄脆與細嫩多汁並存的口感。搭配烤東京蔥與蔥油,畫出清爽明亮的線條;佐以法式油封馬鈴薯、乳鴿濃縮醬汁與葡萄醬,則為整體增添甜潤與層次。延伸這份對鴿肉的整體性尊重,Chef Kai 將鴿肝、心、胗與銀杏百合、腐竹共煨,豆漿泡泡與紅油細語點睛,以另一種角度呈現全食的溫柔實踐。

「我喜歡選擇那些貼近生活的食材。」Chef Kai 說道,「它們也許不華麗,不稀奇,但它們與我的記憶緊緊相繫。我相信真正能留下來的味道,是那些發自內心的真誠與情感。」這份從土地與記憶中流淌出的創作方式,正是 Taïrroir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語言。 在味道與時間的交會裡,我們重新出發,也重新確認,這條從土地出發、以人為本的料理路徑,依然溫柔而堅定。


 

回到起點,也走向未來


空間與料理同步蛻變,既是回望過往的溫柔凝視,也是嶄新的再出發。Taïrroir 始終相信,真正的設計不僅是「風格」的轉換,而是讓空間與料理,更貼近「人」的感受與存在。從里山到里海,我們走過的風景始終都在每一次相遇中,再次被溫柔地看見。這不僅是一場空間的更新,也是一段深入探討「人」的旅程——從山與海中出發,走進日常,走進每一位夥伴與賓客的真實感受裡。

我們依舊在這裡,靜靜地,以光、以味、以細節,邀你再一次走進 Taïrroir 的風景。


態芮 Taïrroir
訂位連結
FaceBook
Instagram


 
公告欄
【論壇】9/22(一) 「500盤五週年論壇|500盤五年來,餐飲圈的變與不變」

內容包含五年來經歷疫情和趨勢變遷,整體餐飲環境出現哪些改變、哪些又是恆常不變?餐飲圈5年來的關鍵現象、各種飲食類型在這段期間的變形與進化、Fine Dining風潮與CP值追求之間的消長觀察,與從500盤的歷屆榜單,可以看出什麼樣的餐飲文化與餐桌風景的變遷……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