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之器,平實為好



近幾月,受邀參加鶯歌陶瓷博物館的年度大展「飲食物語—陶瓷器皿與文化的日常」中的「大家的餐桌」主題展,將我的日常餐桌器物與擺設搬至博物館中展出。

展前數日,佈展完成後,順道參觀了其他的展檯,剎那不禁莞爾:相較其他參展者,我的餐桌器物不僅來源極是分歧,台、日、歐洲與東南亞各地均包括,且皆為平實日用之作──果然一問,所提出的展品價值總額也是最低。

頗能代表我的器物觀。

是的。我之看待日常餐桌食飲器用向來絕不追高。那些價昂的珍稀的罕有的難能高攀的名器名物,從來總是欣羨遠觀就好;真正所欲所用,必然以能力心力可及可負擔為前提。

只因相信,人與物間的情致,無論如何還是君子之交細水長流為好。

雖說出乎一貫堅持,宛若盟誓一樣,每添一物,都定然再三確定是真正需要、非有不可,且願能終身依戀、相伴相守,方才肯出手。

但即使如此,同樣知道是,人與物間的緣份其實無常,即使再多呵護憐惜,舊殘損破依然難免。最重要是,都是日日重度使用之器,非為收藏展示而存在;尤其本身也非容得縱情揮霍、得失全不放心上的富裕之家,膽識氣魄俱不足,若昂貴太過,心有罣礙顧忌,相處起來綁手綁腳、無法真正灑脫放鬆,反而本末倒置了。

所以,早從一開始便為自己設下嚴格規定──年輕時阮囊不豐,以千元為門檻,等閒不輕易越份;現在寬裕些,標準稍微往上放寬,但還是習慣時時警醒,再三考慮為要。

遂而,從不避忌四處遍見的工業設計量產品,就算出自著名窯元或職人,也非為精雕細琢藝術品,而是簡約渾然而就、甚至規格化半手工製作之樸實日用品。

雖然因此只得將不少暗自心儀憧憬的名匠藝作全屏擋門外,卻漸漸發現,這樣的持守,心胸與眼界似乎更寬廣開闊:

不受價格名聲惑誘,更不為等級之高下貴平牽動,明白純粹只從「用」與「悅」出發,確實好用、派得上用場且質感樣貌能動我心,便歡歡喜喜納為餐桌廚房夥伴。

特別多年下來,日日操持咀嚼,更越來越能懂得,在此原則下所擁所得的器物,自有一種迷人的踏實篤定之氣。

一如日本民藝大家柳宗悅等人所經常高舉的「無心」、「無事」、「莫造作」──因應常日所需、從「平易」中孕生,不求極致不求超越、不刻意雕琢造作;乍看或許平凡,卻能在日日生活裡點滴摩挲出溫潤自在、且與其餘器物親切和融的韻與美。

而這美,才是真正端莊強壯、恆長入心。


 
公告欄
【講座】11/6~11/27 台中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閱讀,飲食的風土」。早鳥票正式開賣!

已成年年閱讀圈盛事的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今年來到第五屆,這回榮幸應邀加入其中,將自11/06起一連四週、每週三晚間,以現場與線上直播方式同步登場。題目呼應本屆主題「建構,迎向地方永續的無限可能」,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題開講……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