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名



兒時曾讀過張曉風的一篇散文〈問名〉。她說:「自始至終,我是一個喜歡問名的人。」「也許有幾分癡,特別是在旅行的時候,我老是煩人的問:『那是什麼?』」「問的都是美好的名字,一樣好吃的菜肴,一塊紅得半透明的石頭,一座山,一種衣料,一朵花,一條魚……」

我也是。不管旅行或日常,身畔周遭,每與動人物事相遇,我也常愛問其名字、探其由來。就連家附近花店食材店水果攤也都習慣了,有個熟客人總是「這是什麼?產自何處?」問個不休,非得弄清身世源頭才肯買單……

但有趣是,對於物,這好奇心似乎相對不那麼熾烈。

其中緣由,正如我在新書《日日物事》序文中所述,在幡然醒悟,我之尋物覓物,所為所求者,其實非為物之本身,而是讓生活讓飲食更開闊細緻美好的可能性後,心念一轉,從此再不追名追高,只從最機能本質著眼。

故而,能否堪用合用、真正融入我的居家裡日常裡,久久相伴相依才是關鍵,來自何處何人、是何姓字,遂全不在意不上心。

一如我長年信仰的日本茶道民藝美學追求:無名、無心、無意識,貴「雜器」輕「名器」……也像人與人間的相遇相處:門第出身、背景名姓都不重要,唯有真心直性清白清明裸裎相見,方是得能相契而後相守之道。

導致直到開啟一系列器物書寫後才發現,許多陪伴多年的情深摯愛之物,除了原就是敬慕傾心的品牌、工坊、設計製作者之外,竟有不少,對其來源所屬全然不復記憶一無所知。

於是,彷彿一趟追索之旅,一件一件,或是翻看背後品牌或窯元印記,或從賣店來處、紋繪風格等蛛絲馬跡,一路推敲網搜尋問其究竟是誰為誰……

然後,就在這過程裡,越來越察覺,這「問名」過程,自有樂趣。

「咦,原來是你啊!」「欸,那也難怪了……」每有新得,常不知不覺發出這樣的喟嘆。彷彿已然水乳交融多年、熟稔已極的老友,突然知了底細底蘊,頓然萌生豁然開朗恍然而悟之感。

比方那幾枚以極低廉價格、甚至是年少初成家時從百貨公司特價花車上得來,卻分外勇壯耐用至今的盤碗,果然都出自那幾處本就是以日用陶瓷為屬的地方民窯。

比方那幾只越用越見情味情致的壺杯,就此知曉品牌或作者後,再看其餘出品,確實都投契共鳴,便就此留心;當然只此一件、其他都不鍾意的情況也所在多有,卻反而讓人分外珍惜,這茫茫物海裡的偶然知遇委實不易。

至於那些遍尋不著出處,依舊沒沒無名之物,則多生幾分憐疼──無妨無妨,且待緣份到時,自然得識。

「而問名者只是一個與萬物深深契情的人。」文中,張曉風如是寫道。

然對我而言,無論問不問、知不知名,都早已重重依賴、深深契情。


 

※ 全新著作《日日物事》已經正式推出!長年點滴薈萃而得,對餐食器皿、杯壺飲具、廚房道具、日用家品等物事的心得心情、思維思考、啟發感發,盡在此中,一定要捧場喔!












 

Promotion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