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 中國 精英雜誌

【食材永遠在召喚】
從台灣出發,葉怡蘭走過全世界三十幾個不同城市,只為了尋到心中的「好味」,旅行、工作,於一般人是生活的兩極,於她卻從未存在絕對的分界,共同構成了屬於她的好生活……

2014/07/02 聯合報

【示範區上路 莫拋「地產地製」】
「自由經濟示範區納入農業,宣稱農業『加值』,卻絲毫看不見和本地農業的連結,問題就出在加工再出口的舊思維,無助行銷本地農產品,區內反而可能充斥大量進口廉價原物料。風土、精品、單品、溯源,這是近年談及全球農業和飲食,少不了的關鍵字,其實,四個名詞指的都是同一件事,『地產地製』是未來趨勢,細微風土衍生的差異才是競爭力......」

2014/06 中國 創詣雜誌

【葉怡蘭 家是我的生活容器】
葉怡蘭很早就提出要以「享樂」作為終身職志,並非玩味表面的聲色之欲,而是探尋美好的深層意義。去年起的那場居家改造,迄今已完滿落幕,她用整整七個月的時間為自己重新建造了一個嶄新的享樂場域。葉怡蘭說,家是我的生活容器……

2014/05 漂亮家居雜誌

【葉怡蘭學會簡化、割捨後的理想廚房】
再細看廚房內的配件,可以發現許多小巧思,像是專門擺放抹布的小掛勾,和中島檯面合一的插座,「我無法告訴你什麼叫完美廚房,但我可以跟你分享,只要清楚自己的料理習慣,就知道心目中的完美廚房該如何呈現。」……

2014/05 台灣光華雜誌

【馬路邊的第一名】
「媒體及公部門辦的美食票選除了引起話題,帶動產業發展及刺激消費的效果外,最重要的還是為美食產業扎根的工作。」美食作家葉怡蘭說。她指出除了比賽、票選之外,更重要的工作是,將小吃視為城市的重要資產……

2014/05 中國 伊周Femina雜誌

【葉怡蘭—做自己的生活家】
很多人熟識葉怡蘭是從她微博上的每日三餐開始,早晨一杯簡單的奶茶,或是中午一碗溫馨的手作麵條,葉怡蘭用她的微博呈現了一個認認真真過生活的樣子。雖然葉怡蘭早就在傳統媒體上擁有大批追隨者,但新媒體的平台她依然如珍愛物般打理……

2014/04 香港 香港有意思

【東區:鬧區中的慢活情調】
「每個城市對我來說,眷戀的總是它的庶民風情,而我覺得香港東區就是個還能感受到常民生活魅力與活力的地方。到了北角,我一定會去春秧街菜市場,它除了有許多在地的食材,同時也有來自福建的食材,對台灣人來說特別親切,也從而顯示出香港的多元性。而渣華道街市及熟食中心也很有魅力……」

2014/04/03 非凡6點晚間新聞

【美食家葉怡蘭的家】
「讓我重新了解到,什麼東西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什麼是完全不必要的。像我有一個無敵大的廚房,可是客廳卻非常小、衣櫃也非常小,還有很大的書櫃──我的書原本超過2500本,現在不到1000本,我只留下對我來說最重要、而且一定會用到的東西。割捨的過程當然很掙扎,但在這個房子裡,我懂得了,捨,才有自由……」

2014/04/02 香港 蘋果日報 動新聞

【遊樂:跟葉怡蘭品味小社區人情】
有趣的是PEKOE 2008年開業後,許多精緻的食店,也陸續開到附近的街巷。「我們不但沒有互相競爭,還彼此幫助。麵包店賣不完的麵包,會送給我們和其他店家;蛋糕店有新口味,又會請大家品嚐,很有小社區的意識。」……

2014/04/02 香港 蘋果日報

【跟葉怡蘭品味小社區人情】
品味是由經歷沈澱而成。看葉怡蘭的遊蹤,你就知她的品味絕對可以信賴:到斯里蘭卡和老撾住Aman Resorts,乘精品Silversea郵輪遊地中海,往武夷山找正山小種的故鄉......來到她開的食品店PEKOE更能了解她對味道的要求……

2014/03/07 蘋果日報 動新聞

【葉怡蘭的完美廚房,暖翻你的心】
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是台灣最懂得享受生活的達人之一,她家重新裝潢後,處處流露著簡約淨雅的氛圍,暖翻大家的心……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