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食,之後—序《慢食之後》

浸淫飲食領域越久,往往越能發現,食物,從來不是一件,等閒容易、以及單純悅樂之事。

端看,你的眼界與視角,以至溯源與追索範疇,有多深、多廣、多遠、多高。

這範疇,早些年,也許在於飲食本身的學問、門道、知識、講究,品味與藝術性與精緻化專業度的高下精微。

然現在,更進一步,我們所關切關注關懷的,顯然遠遠不止於此。

近幾年,即使再不敏感的人應該都可以深刻感受到,這世界的變化,與日劇烈。

天災頻仍、氣候走向極端、環境與生態日趨惡化、貧富差距與對立衝突高升、農業景況失衡、全球性糧價上漲與糧荒危機、放任科技過度發展竟而一步步溢出掌控之外,以至這種種對於人類生存生命的斲傷……

尤其,再細細追索,都能發現,無能置身事外,每一樁,都與我們的食物,息息相關。

所以,吃美食談美食,再也不可能純粹光就是風花雪月縱情享用;吃下每一道、每一口食物的同時,不可避免,我們開始思量,在這些美味的背後,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或說,我們應負的責任。

這是一種,全新的高度。

從餐廳內、餐桌前、餐盤裡、甚至田埂間,積極再往上站,從既往的食客饕客角色,轉而肩負起地球子民之名,透過食物,虛心反省審視:置身這不管是因著我們的任性妄為亦或原就是宇宙必然宿命、遂而似乎正走向末途的行星上,究竟能否找到和諧和平、共榮共生、邁向下一個千年萬年的永續永存之道?

而是的。此波思潮裡,忠道的《慢食之後》,便選擇了這樣一種,寫作高度與發聲角度。

在2005年的《慢食》裡,忠道以一位立足巴黎的美食作家身分,藉由法國與台灣兩地間在飲食上的差異對比,站在「他山之石」上,對台灣的飲食文化和面貌,犀利提出他的看法甚至批判,激起無數迴響與討論。

六年後的此刻,新作《慢食之後》,這樣的對照,雖仍在部分篇章中延續,但卻可以更清楚看到,他的視野已然逐步跨出法國與台灣間的國界,朝更遠更高的方向行去。

當然,這些議題包羅太廣牽涉太複雜,我們也著實走得太快因循太久,許多許多的警示與質問,當下常只能概略點出病灶,答案與確切解決之方,仍待尋覓。

然而,正如我在前本《慢食》序裡曾經做過的比喻,這一回,忠道再次奮勇向我們拋了一塊,警醒之磚。而這磚,比之上回顯然更碩大沈重了許多。

讓我一樣期待著,但願,也能夠同樣激起,無數回聲與漣漪,讓我們得以誠懇痛切檢視反省,然後,思考前進。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相關文章:
  尋找,我們的滋味—序《慢食》
  無比豐饒的,奢華感官盛宴 — 序《星星的滋味》
  期待,「新美食家」— 序《慢食新世界》
 
→相關討論:
  飲食好書
 
→相關商品:
  PEKOE—好書區


 
<p>慢食,之後─序《慢食之後》,美食,Yilan文章</p>
公告欄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