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找回人與人的連結 葉怡蘭】
「在食安裡面我覺得比較可信賴的,我還是相信是人,你認識的人。因此從以前到現在,我決定去買一樣食物時,都不是因為牌子大或是廣告很打動我,而是我真的認識他。小工坊的、小農的、小的,我反而盡量選擇小的,而不是大的。我們應該要用這樣的聯繫去重建我們這個社會的食物鏈……」
【味覺煥食光】
「買到一塊美味的豆腐,只要淋上好的醬油、灑上蔥花,就好吃得不得了!」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的「三餐煮食哲學」,並非樣式華麗、作法繁複的「大菜」,她認為,「簡單」是她最深切的生活哲學……
【理解得和失,擺脫慾望的迷障】
這不是記者第一次讀台灣作家葉怡蘭的文章,給人以文學清新之感,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出對待生活她的那份恬淡自然。她是真正在享受生活,體味生活中每一個細小的驚喜。而在記者看來,她的每一次旅行不僅僅是觀景,更是心靈之旅,給自己的心找到了一個可以安放的地方……
「他並非單純追求炫技、或只以強烈宣言攫取注意,」接觸過許多國際大廚,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這麼形容江振誠,「他擁有強固的創作脈絡與意圖,創造各種食材與美味的極致可能性。」
「台灣是一個歷史短淺、自我文化並不強固的國家,殖民歷史加深了我們混融的痕跡。我們要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找到忠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在這片土地上安身立命,才有契機能走向世界。台灣的原味質樸,表現在味道上,就像一盤白切雞,非常簡單樸素,可是每一次都讓我驚奇。對我來說這就是台灣的味道,表面上看來簡單,內裡其實並不容易……」
【以食材為核心 把味道發揮到極致】
對食材的充分了解、對技藝的長期鍛鍊,就是這樣精益求精的職人精神,造就日本料理的極上美味。傾心於日料之美的葉怡蘭認為,台灣擁有全世界除日本當地外最美味、最多樣的日本料理選擇,無論傳統經典或加入創意揮灑,都有精彩演出……
【與台灣人說台菜】
「我常說『台灣的滋味是原味』。我覺得台灣料理獨具一格,有屬於自己的風格、簡樸不浮華誇飾的外在,可是在內在又非常精細跟講究。我始終覺得食材是台灣料理最關鍵的原點。台菜的核心在於新鮮上乘的好食材以及點到為止的烹調,所有精緻都在骨子裡……」
【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的享樂主義】
「我所追求的『享樂』並不是表面的聲色之娛,而是希望能夠深入到每一個能夠感動你的物象的背後,它的講究、門道、知識,以及它千變萬化的各種面貌,還有在這裡面應該用怎麼樣的態度去徜徉其中。當充分去了解,也懂得怎麼去欣賞它玩味它的時候,才能夠在這中間得到真正的至樂……」
【葉怡蘭 居心地‧曝光】
葉怡蘭的房子換了新裝,是一場徹底的除舊佈新,無論生活或精神層面,都從中做了劇烈的取捨,很健康也很自在。原來,生長在台南的孩子,萃取了品嘗肉燥飯時的單純心境與風景,放在生活裡,時刻美好……
【多變旅行的不變體會】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她的目光總是停留在窗邊。「這世界實在有太多豐富的誘惑流轉,若隨之起舞,你將永遠無法安頓下來。如能找到一個地方安放身心,你才有辦法體驗出各式況味。」生活亦如是,旅行亦如是……
【輕藏家的放棄之道】
葉怡蘭覺得,如果只為「收」而「藏」,這條道路不會有盡頭,人所擁有的比實際需要的多太多,慾望又遠在兩者之上。收藏同時勿忘留白的藝術,是維持心靈安定的法門。以器物為輔助,探物、尋我,在放肆和節制當中找到平衡點,大概是葉怡蘭收藏歷程中,最深切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