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佛的群山,美麗的國度不丹(後記) 



小時候,常在教堂裡東摸西看,聖誕節前更是假裝自己是基督徒,跟教友小孩去領從國外寄來的漂亮聖誕卡、小禮物、有著漂亮包裝紙的糖果…青年團契有煮吃的,當然也會報到(當然每一個月的最後那星期六,決計不會出現∼要繳團契費用),帶著好奇心去參加禮拜,忍耐不睡著聽著牧師證道。證道後才是我去禮拜的目的,牧師會放黑膠唱片∼那種在大教堂理錄音有共鳴音的聖歌,不懂歌詞、喜歡曲調裡擁抱哀傷的溫暖,坐在沁涼的教堂裡,心會恬靜下來,說到教堂,記憶中的教堂、廟宇正殿總是沁涼著,坐落家鄉半山腰的天公廟也是,夏季揮汗跑上半山腰,為著那裏有「仙水」(自然湧出冰涼的碳酸泉),完全不用花錢坐在正殿廳前,吹著徐徐涼風,大口灌入喉頭…。媽祖廟更是嬉戲的基地,或聽老人拉二胡、搞南管、吟唱哭調或廟裡外跑來跑去,讓廟公氣急敗壞地追著打。扛著旗子,跟著廟會陣頭走遊各村落…自小被教育熏陶、還是自發性不得而知,只是走到哪,見廟宇、佛寺就合十,遇基督教禮拜堂、基督教堂就會畫十字再合十。宗教聖地,永遠是孩子的嬉戲場所。



但,即使當年時紀小,卻,無法理解,為何高捐獻者基督徒,可以更親近上帝(坐在前排聽牧師證道)?而赤貧的信徒能在遠方遙遙相望…獻金多的信徒,名字會被刻劃在廟宇樑柱,廟公總是畢恭畢敬、隨侍在側。而獻金少者,僅僅寫在紅紙、短暫浮貼在壁上,出入廟寺,無人寒喧……



直到現在,不愛所有宗教某些儀式、或神蹟的論述、更或是∼揚惡者將墜落地獄苦刑、行善可以身後直升天堂樂園…等等這般論調。好似所有神佛,都可以透過目的性的捐獻、行善助人來賄絡、收買。

對宗教喜好,來自童年美好的記憶、來自文字,或宗教音樂,更或是吟誦經文的音韻、廟宇裡的精彩彩繪、浮雕、交趾燒…等等。還年輕時,初見心經,並非把它當做經文,倒比較像是詩詞欣賞。初見水月觀音法像,驚艷於菩薩雍容坐姿的雕刻,那麼大氣磅礡,反倒像欣賞藝術品。所以,內心世界裡,未曾把宗教當作自己精神支柱或生活依托。反倒像是把宗教揚的「善」,當做處世基準,用來除去內心的惡。這些,是認同所有宗教對善的認同,轉為對自己生命的期待。既不為了要上天堂、或擔心下地獄受折磨。這樣的宗教觀,是無神論者?還是泛神論者?我沒侍奉那個神佛。合十、禮拜對的是心裡「善」這個老天爺…



去不丹前,恰好自己掉入一種無法梳理的狀態,困惑著自己好長一段時間,恰好長輩邀我同行,自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不丹八天行程中,我緘默,少言多思。投入不丹的接納,依著每天行程,搭乘四驅車翻山越嶺,往前進。不管遇見什麼,碰到誰,虛心接納…一陣沁涼徐風、柔暖日光、輾輪下揚塵、夕照光影、無憂笑容地合十問候、林間松馨、夜晚冷凝露水、月亮搖曳的光影…一切的氛圍,讓哽在心頭吞不下、吐不出的那團硬塊,化開……

人生

只有接受、體認、知道自己的無能。自己對自己生命某些世事的無能為力,不讓自己墜落在自哀自憐、自殤、悲憤,去虛渡漫漫光陰。我想,該來總是會來的,這是我的人生,只有接受,也只能接受。也唯有接受這樣殘破、不美的自已,才能真正「放下」,讓身.心.靈.得以歇息。

生命

而每一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現今,也猶如過往的分分秒秒,沒有相似的獨一無二。未來也是如此。人生無法重來,生命從生至死。沒有對錯、高低、甚至沒有所謂的結果。分分秒秒過去,就無法重來、無法替代。只求許自己當個自己生命的觀察者,看著每次的波動、轉折、衝撞…無須悲傷、苦痛…細細去品味那慟、那殤,那悔、那懼…時光不停歇的轉動自己生命一景一幕…直到落幕。若不去感受,渾渾噩噩走到盡頭,一切枉然。

困頓

困頓時,無法如佛家修道那般灑脫的∼放下。

那麼。或許可以給自己一短暫出走時間,去一個全然陌生、能接納你的許應之地,讓自己從生命中短暫出走,讓自己得以稍稍喘息、思考…可以哭、可以笑、可喜樂、可哀傷…但,別讓生命光陰持續虛耗在一個點上。去感受、接受…然後往前看、向前行而去…即使腳步蹣堪、哀傷猶在,但,至少風光不同……



人生的許多尋找

得走過千山萬水、過盡千帆去....

不然即使在咫尺之間還是無法體會、理解......

這就是∼∼課業、也是人生...

不管是無神論者、或是泛神論者、不管你信奉阿拉、基督…在這,都不重要、當你踏入不丹時,佛已在你身旁,這屬於眾佛的國度,藉由居住在這眾生、景象展現…

從佛的國度歸來

一切平安

我.很.好.







→相關文章:

眾佛的群山,美麗的國度不丹(下)

眾佛的群山,美麗的國度不丹(中)

眾佛的群山,美麗的國度不丹(上)







公告欄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