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剩與不剩之間



長年於臉書微博Instagram等社群平台上分享三餐圖文,相關交流互動頗多,其中,發現除了菜色本身討論外,最是頻繁出現的疑問是:「這麼少?吃得飽嗎?」

剛開始,由於自覺食量的確不大,遂多半簡單回答就是吃得少,但次數多了,不免開始有些困惑:明明日日食欲高張,且也從不節制、肆無忌憚放懷大啖;尤其還醒起,咱家另一半和我的平日飲食對話,僅次於「吃什麼?」的榜上第二名排行,就是「好飽啊~」──以此證之,問題應不單單只在量少上。

對此,從歷來留言討論中細細推敲,慢慢才領悟,一來可能出乎盛盤擺設緣故、視覺上看著小巧;二來最主要原因應在,截然不同於一般家庭掌廚者因怕家人吃不飽,故總是寧願足量甚至過量供應的習慣,咱家家規,菜餚只要烹好上桌,就萬萬不能剩下,一律以道道掃空抹淨、盤底朝天為目標……

遂而,若以連飯帶菜包括湯悉數吃光、一點一滴悉數不留言,以此計量,當然頓頓大飽。

不准剩下緣由,一來個人飲食向來怕膩,一道菜煮過吃過後,幾個月都不想再看到──熱騰騰現做新菜已是如此,當然更不情願碰剩菜;且不只不願吃,出自煮婦的節儉慳吝習食個性,更不肯丟,除非確切不能食、也無法二手再利用之皮籽骨渣,其餘始終覺得還是直接落肚最划算最環保。

這般堅定持守下,餐餐定然從材料到菜量均精確算計,務求剛剛恰好;若有猶疑難以拿捏狀況,則定然以「寧少不多」為前提斟酌份量;畢竟身處這豐衣足食年代,半飽總比過飽好,更堅信飲食有度不重複、甚而留些饞想,才是恆長樂在其中之道。

但說也奇妙,不知是拿捏得當,且主餐之外通常還附帶佐飲餐後水果甜點,大多數時候竟還是太飽居多,從未餓飯。

但話雖如此,可不意味著家裡就此剩菜全絕跡……打開咱冰箱冷凍庫瞧瞧,庫存剩菜其實不少,但無一自產,全數從外食或外買而來。

是的。兩人小家庭,在外吃飯極難點菜,尤其再一心貪、想多嚐一兩道菜,吃不完打包是必然。當然秉持前述挑嘴脾性,要我短短數日內原樣加熱再吃一頓絕無可能,定是先擱它一陣,回頭再想方設法改頭換面,搖身一變成另道全新菜餚。

為此,通常是一抵家便立即動手,狀況簡單的原樣密封凍存,量多則先一一分裝再凍;更進一步,為求未來得能更精確運用,還常常龜毛到再做不同處理:湯、料分開,肉、魚去骨拆絲,甚至不同部位個別封包……

就這麼逐步鍛鍊、積累成無數「剩菜再利用」之方:入麵炊飯熬粥滷菜滷豆腐煮鍋,用途多多,且還常激發出迥異於日常菜色的驚喜嶄新靈感,有時甚至比原菜還更喜歡。

美味趣味盎然之餘,竟開始對特定類型剩菜如白切滷味臘味肉類、燉煮菜式湯品、火鍋鍋底等萌生好感,漸漸也不介意多點份量,橫豎包回去都用得上。

弄得有點兒走火入魔,把冰箱越來越搞得庫滿為患……嗯,這也不對,看來還是得多些警醒、稍微節制些才好。



關於長年廚事與飲食領會、心得、體悟的《日日三餐,早 ‧ 午 ‧ 晚》,以及餐食器皿、杯壺飲具、廚房道具等器物分享的《日日物事》已經先後推出,二十年來四季餐桌之樂盡在此中,歡迎捧場!



  
 
公告欄
【講座】11/6~11/27 台中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閱讀,飲食的風土」。早鳥票正式開賣!

已成年年閱讀圈盛事的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今年來到第五屆,這回榮幸應邀加入其中,將自11/06起一連四週、每週三晚間,以現場與線上直播方式同步登場。題目呼應本屆主題「建構,迎向地方永續的無限可能」,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題開講……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