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感動我的十本書



年末,又到了各種暢銷排行或好書榜紛紛出籠時刻。

然說來有趣是,不知是書海浩瀚、還是我的閱讀品味委實太不趨近主流,數算了一下,一年來至少已讀了超過五十本書的我,首先,某書店年度百大排行總榜,榜上百本書裡,竟然只中了……兩本;某報好書榜之機率則略高,四十本裡,讀過者有三。

一時興起,加之前陣子剛好也有媒體來信詢問,遂起意檢點今年已讀書單,也來選選我心目中的「十大」。

五十選十,卻也頗有猶豫難捨,幾度增刪割捨,斟酌推敲良久,才終於定案。

這是一份非常個人的書單。主要以我年內讀完者為取決範圍,出版時間不見得全都在今年。部分心得品評已見於過往作品區裡不定期發表的〈閱讀隨記〉,有些則還來不及登載,剛好趁此次一起發表。



順道一提是,因忙碌太過,還有不少書(以小說為多)雖讀著好,卻尚無暇留記、也未能選入十大,比方《神藥》、《雅各的千秋之年》、《風前塵埃》、《三世人》、《一個人的好天氣》、《春琴抄》、《王國 vol.4》、《隔壁女子》、《轉機》、《我的創作.我的大阪》……等等,先大致記下書名於此,其餘,且待日後有緣再慢補吧!

順道一提,今年,個人閱讀之外,我自己在出版上也還能守住歷來一年一本的成績單:十月推出的《終於嚐到真滋味》,收錄了過往旅途中曾經遇逢,能夠撩動我心、啟發我的味蕾或智識的美味與難忘美食場景,是我在寫作與攝影以及出版之路上的全新嘗試。還請一起捧場!


──「2011,感動我的十本書」書單如下,很開心能與大家分享


 

《世界誕生之日》.娥蘇拉.勒瑰恩.謬思




前些日子,因《轉機》一書而首度驚喜認識了娥蘇拉.勒瑰恩;再讀《世界誕生之日》,更加驚艷,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多麼迷人的小說!科幻奇幻故事裡,卻是隱喻、寓意無比豐富深刻,恢宏而綿密地勾勒出,作者的重重觀照與思考,關乎宇宙、關乎世界、關乎環境、關乎人類、社會、性別……;其中有沈痛的諷諭與反思、有尖銳的詰問、也有動人的祈願和夢想……

最引人入勝處,是作者的書寫明顯從自身之女性身分與意識與自覺出發,讀來共鳴深切,由衷領會到身為女性的強壯、智慧、美麗、驕傲與力量,感動不已。

 

《江湖在哪裡》.吳音寧.印刻




近年裡讀得最煎熬的一本書。斷斷續續讀了好久,反覆一再拾起,卻又屢屢因心痛心悲太過、淚眼模糊而不禁放下……。事實上,書裡許多過去現在歷史新聞事件,過往多多少少早已從不同來源裡陸續聽聞知曉,然而,全部串在一起後,更覺震撼哀傷。

此書以2005年楊儒門之白米炸彈客事件為背景,一路回溯,從二次戰後政權更迭起始,完整而清晰地歷歷訴說台灣農業數十年來的滄桑困境:

這貪婪之島看似光鮮的經濟起飛榮景,竟是踩踏在農業的犧牲、體制的沈淪、大地的傷、傳統生活與價值的消逝上,空中樓閣般虛無矗立。

可嘆是,危機重重此刻,看向未來,卻是,沈痾依舊,茫然黯淡無光……

 

《日本近代建築》.藤森照信.博雅書屋




日本近代建築發展史之經典著作。原本以為讀來難免辛苦,不料卻出乎意料之外地興味盎然,時有共鳴相應處。

從西方殖民建築風潮初進入日本起始,深入剖析此中根源始末與流傳繁衍脈絡。對我而言,所得所識所感所啟發竟也不僅限於日本一地,對於西方建築的東漸軌跡、對於二十世紀席捲全球的現代主義設計發展;甚至,對台灣本地之日治時期建築,以及過往於亞洲各地甚至紐、澳、美、加等曾有殖民歷史國度旅行當口所曾眼見的早期建築形貌之所由來,竟也都一一有了概括理解或新的認識與思考,收獲良多。

 

《Wabi-Sabi》.李歐納.柯仁.行人文化實驗室




很有趣的一本小書。趣味處在於,出身西方的作者,極力嘗試以理性客觀方式,期望從各種角度(甚至列表一一列舉、比較現代主義與wabi-sabi間的差異),具體具象詮釋這向來被認為難以言喻說解、只能心領神會的日本美學概念。

讀來雖不由莞爾,但也覺作者果是深知此中神髓滋味之人,描繪述說之文字本身自成優美動人意境,確實貼近。

*再順道一提是,我自己其實一直很喜歡漢字寫法:「侘.寂」。但不知是原書如此或是譯筆上的刻意,均以音「wabi-sabi」稱之,頗值得玩味。

 

《一切取決於晚餐》.Margaret Visser.博雅書屋




年歲越大,越愛讀史。本書詳述了包括玉米、鹽、奶油、雞、米、橄欖油、檸檬汁、冰淇淋等共九種與人類生活關連深厚的食物的歷史。

然雖是食物史,作者之意圖與觀照卻絕不僅在食物本身,而是更進一步藉由食物之窗,深入窺看剖析人類之行為、社會、文化;且不斷在此中逐步建立有據有裡、引人深思的史觀與論述。比方從米的歷史對比東西方飲食形式的不同繼之延伸出社會與生活結構的差異性……,令人折服喟嘆,果然一粒米見世界,著實獲益匪淺。

 

《細雪(上)、(下)》.谷崎潤一郎.聯合文學




不知是作者本身的筆調風格原就如此還是譯筆關係,初讀時少許覺得有些奇怪難讀,字裡行間,敘事話語和思緒彼此相雜難辨,標點符號運用以及偶而可見的錯字也讓人頗生困惑……;然而,卻仍越讀越覺深受吸引。

非常優美的一部小說,細細描摹了獨屬於那個時代的日本生活之美;而也許衝突矛盾也許無力無奈之貪瞋癡怨,則隱於這些細微的美裡暗暗翻騰湧動……令人咀嚼再三,餘味無窮。

 

《旅行上癮者》.Paul Theroux.馬可孛羅




非常犀利尖刻、少許憤世嫉俗、或也可稱偏執的旅行寫作。遂而,閱讀過程,令人時而搖頭失笑、時而坐立不安、時而會心莞爾,時而深以為然,甚至,為之掩卷嘆息。

同為旅行作家,Paul Theroux的觀點之獨到、自我風格之強烈、行腳之廣之深,著實讓我欽佩懾服。

我著迷於他對遠離人煙蒼涼未知之境的執著追尋,並身體力行,以孤身泛舟形式親身體驗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韌性與凶險。同時,他對旅行本身的見解與洞察,也總讓人微覺觸動、似有靈犀:

「旅行是一種心境。它與你所到之處的遠近或奇特與否毫無關係。它幾乎全然是一種內在的體驗。」

「旅行向來被視為脫離自我中心的嘗試,然在我看來恰好相反:沒有什麼比異國風景或外國文化更能勾起你的回憶了。只因人根本不可能像浪漫主義者所認為,會在異鄉忘卻自我;反倒是內心會湧起濃濃的鄉愁……」

「我年輕時喜歡在城市遊盪,在摩肩擦踵的人群中,尋找教堂和博物館。我覺得,城市給我一種自命不凡、高大、忙碌的感覺。我並未變得厭世,但隨著歲月流轉, 我越來越珍惜空曠之地,追尋大自然以及旅行所提供的極致經驗──置身在荒野中。」

「我認為從許多方面來說,聯繫所帶來的是災難性的影響。我們把訊息和想法混在一起;我們有過多的訊息,卻缺乏深刻的想法。藉由失聯,我對這個世界和自己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利休之死》.山本兼一.台灣商務




以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遭豐臣秀吉賜死的歷史事件為骨幹,添入血肉肌理,成為一段高潮迭起故事。透過不同人物視角看事敘事的結構很有意思;但最吸引我處,莫過於書中對茶道、對美、對所謂「侘寂之境」的反覆觀照追索與詮釋:

「茶道的精髓,在於山村的雪融處、萌芽小草的生命光輝。在於渾圓小巧的山茶花蓓蕾蘊含的強韌生命力。」

「使客人冬暖夏涼,端水、撿柴、煮水、泡茶、供佛、奉茶,自己也喝——那已是不容增減分毫的茶道極致,是人用心樸實生活的極致。」 讀之,咀嚼再三,玩味不盡……

 

《深夜食堂 1》.安倍夜郎.新經典文化




好生奇妙的一部美食漫畫。淡淡的、靜靜的,澹泊樸素得彷彿未經修飾,然細味慢品間卻盡是滋味;就好像,書中的料理一樣。引人時而垂涎、時而噙淚,時而,不自覺地淺淺微笑了起來。味蕾與心靈,同覺芬芳甘美。

 

《天香》.王安憶.麥田




多年未讀王安憶,此刻再次展讀,分外驚喜連連。

小說結構、人物、情節與用筆,感覺頗有向《紅樓夢》致敬意味;然卻擘畫出獨樹一幟的格局。寫上海當代城市風華及其興衰滄桑、世家生活之風流風雅,女性生涯、情感情致、才華創藝之悲喜起落傳承,恢宏瑰麗,讀之入迷。


 
公告欄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