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看自己 — 近期幾本書之讀後記&推薦文



 

《光之犬》. 松家仁之. 時報出版


不知是電子閱讀器之閱讀特性使然,亦或是生活與工作狀態起落相對混亂奔忙不尋常,感覺今年小說似乎讀得比其餘類別多得多,遂而所遇佳作也不少。

此書是我一向喜歡的、我稱之為「靜水深流」的類型。說的是北海道家族包括人與犬的三代故事,看似沈靜沉默,不見太多高潮迭起,就是長長歲月光陰裡此中人的人生起伏悲喜緩緩流淌流逝,卻是這世界與人性的多端與複雜與無常光影盡在此中,讀著雖覺安靜卻又一路繫念牽心。

尤為動人是作者之筆,人事地物情感情致細細膩膩鋪陳敘寫描繪,字字句句都耐咀嚼;還有穿插於情節與敘事間,作者對這世間諸事的博聞多思,藝術、音樂、醫學、神學、天文地理……都有獨樹一幟見地,玩味不盡。

當然對我而言還有懷念至極的北地風土風物風景,雪、山、森林、川流,以及廣漠大地上的小小城鎮……更加入迷。



 

《台灣紀行》. 司馬遼太郎. 台灣東販


近來忙碌非常,讀書不曾少,心得記錄卻難免有些跟不上……此是前陣子的心折之閱,多年前喧騰一時的話題名作,卻是直到最近再版重出才終於緣會;雖憾相見恨晚,卻又覺得,將近二十年後此時才遇,又是另番不同震撼。

司馬先生以歷史作家之眼之筆,出乎扎實的日中史學研究根底,以及寫作者敏銳深厚、關乎人文人類的宏闊思考,綿密走踏、親訪台灣人地事物後為文,性質上雖屬遊記,卻更像是記史說史論史,深刻精準描繪、呈現,台灣自日治以迄九〇年代即將風起雲湧走向自我追尋之路的這一段崎嶇奮進歷程。

展讀間,深心震撼是,當時引發軒然大波、煙硝四起的觀察、觀點與歷史視角和詮釋,歲月流轉、物換星移此刻再看,竟一一宛若先知預言般,至今已然成為這島上的普遍認知、認同與共識;涵藏書中的期許和祝福,也漸漸落實為這國度裡大多數人所共同懷抱的追求與祈望。

而書中著墨甚深的,日本領台時期所留下的人與事的點滴印記,流露此中的,由來自曾經殖民者的反省、觀照以及命運和情感上的牽繫,也讓我們得以從另一個角度,再度回看這片土地曾經的過去,追昔、見今、思未來,別具滋味和意義。

 



《Thomas Chien 味覺的旅途》. 簡天才. 麥浩斯


讀來滋味盎然的一本食譜書。不單單因著書中菜餚之活色生香躍然紙上令人食指大動,還在於此書所栩栩呈現的,一位台灣當代法菜名廚的面貌和身影。

「向外張看、向內回望」,這是台灣,不、應該說是近二十幾年來,全球西菜領域廚人們共通的追尋與邁進之路──法菜背景訓練、以法式廚藝為共通語言,一方面受以法國為首、而後西班牙與其他西方國度名廚技藝和作品的影響與涵泳,一方面同時努力回看自己的根生土長之地。

立足南台灣、在高雄耕耘多年的簡師傅,則毫無疑問是此中代表人物之一。

而這本書之最動人處,便是完整體現了這追尋與實踐軌跡:法菜為骨幹,在地食材、在地語彙為創作根基和血肉,透過書裡一道又一道的作品以及此中食材、步驟、作法、發想與故事,一一躍然眼前,彌足珍貴。



 

《尋食記》. 鞭神老師(李廼澔). 遠流


追讀鞭神老師多年,從網路到著作,對其於食物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往今來四面八方歷史源流門道掌故之博聞通曉佩服不已。而繼前作《百年飯桌》、《百年和食》之後,此書將視角轉投你我周遭,從台北街頭常民之食與食館食肆出發,娓娓敘述其中身世故事梗概與心得喜好論較。

頗動我心是,因鞭神老師之向來專注著眼與專擅領域緣故,台灣飲食的大江南北多元融匯面貌與成形軌跡分外歷歷書中,讀之垂涎,味蕾眼界均大開。


 
公告欄
【講座】11/6~11/27 台中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閱讀,飲食的風土」。早鳥票正式開賣!

已成年年閱讀圈盛事的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今年來到第五屆,這回榮幸應邀加入其中,將自11/06起一連四週、每週三晚間,以現場與線上直播方式同步登場。題目呼應本屆主題「建構,迎向地方永續的無限可能」,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題開講……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