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到中南部,對米其林指南的挑戰大到令人擔心,」葉怡蘭指出,這兩年米其林神祕客在台北在地料理的評鑑結果,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中南部更是在地料理的天下,米其林恐怕更駕馭不了,但她也期待,米其林指南能給予那些在法式料理努力耕耘的……
「現在是飲食顯學的年代,也是在地顯學的年代。每個地方都會根據當地的特有文化發展去尋找各自的安身立命之道,台灣也如是。短短不過十數年,我們已經有了傲視世界的在地蒸餾廠,雖然不是歷史悠久的威士忌產地,但發展出獨屬自己的威士忌品飲文化……」
「從全球飲食發展脈絡來看,台灣的威士忌市場是知識掛帥──從90年代後全球進入飲食顯學年代,把飲食放到生活的最中心,使得飲食的知識被大幅關注,並創造出飲食顯學年代。因此以前喝酒是尊榮、地位的象徵,但現在重視的是食物的知識;促使飲食的知識崛起,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風潮也因應這個趨勢而……」
和敦南誠品之間有著深刻連結的作家葉怡蘭,也總是在這裡找尋,值得探索、徜徉、享受的美好事物。她說:「對於像我這樣,整個人生由閱讀所支撐起來的愛書人來說,敦南誠品是我在這個城市的閱讀歸屬之地……」
「您每天都在做不同的菜品,您如何保持自己對美食源源不斷的靈感?」「大概是因為『欲望』的驅動吧。我非常愛吃,貪吃,並且不想吃重覆的食物,希望自己每一天都用不同的方式煮飯。我把美味排在生活和人生裡非常靠前的位置,所以一旦擁有那樣旺盛的欲望,靈感自然就來了……」
有人評價葉怡蘭是「極其智慧地平衡著生活與工作」,對此,她分享了自己的生活哲學——「認認真真,面對當下每一刻」。「過去不可追、未來不可期,每一個人所有的,都只有當下。所以,把一頓飯吃好,把每一杯茶喝好,把每一件工作做好,把生活過好。分分秒秒不負此刻,我的所有努力和追求,都只在這一點上而已。」
外面的山珍海味再好吃,也少了沉澱在家常煙火裡的味道和故事。就像葉怡蘭在她的新書中寫道:「晨昏日夕、春夏秋冬,就在這一餐又一餐的美味中,專注踏實,悠然流轉。」沒有什麼比在家吃飯更舒服的事了……
「當你疲憊得不得了的時候,為自己做一頓飯,定下心來坐到餐桌上面去悠然地吃飯,所有的疲憊、所有的挫折全部都卸下。我常常說食物是必不辜負你的,包包會舊、情人會老,但食物吃下去就是你的。如果食物非常甘美,點點滴滴都會化成美好的記憶,可以在你未來數十年一次又一次地回味……」
作為一名以「享樂」為職志的美學生活家,葉怡蘭的興趣愛好真的頗為廣泛,從飲食文化到飲食製作,從品茶品酒到家居旅行,她無一不愛。同時把專研出的心得通過寫書分享給大家,在她的文字裡,你總能看見生活的美好和真實享樂的真諦……
烹飪對於葉怡蘭而言,更像是一種調味人生的樂趣、緩解壓力的一種生活方式。當記者問及當下很多都市人都忙於打拼、創業,如何通過烹飪這種方式找到樂趣,以此舒緩壓力時,葉怡蘭表示:「對於食材要有正確的認識,自己在家烹飪要好過在外就餐……」
「閱讀臺灣作家葉怡蘭的《日日三餐,早·午·晚》,我最好奇的一點是:她是如何能做到日日三餐都不重樣的?各種食材在她的巧手下日日頓頓都有多端變化,更難以想像的是,這本厚厚的、精緻的廚事手記竟來自一張張貼在廚房抽油煙機上的隨手貼——它並非誕生於對美食殫精竭慮的研究,而產生於主婦日常的炊事煙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