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白布帆楊桃(下)— 台灣水果月記/之六

有了先天好風土的眷寵,白布帆果農們卻是一點不敢怠惰,不斷鑽研著,如何才能使楊桃美味更加往上提升的可能性。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當地在減農藥與有機種植上所付出的努力。

真心真意,種出好楊桃

行入果園中,低頭俯看土地上,樹身周圍均鋪覆著煙草梗以防蟲害。「還有,你看看這個,」陳雪蓮打開園旁一只半人高巨大圓桶的蓋子,一股類似紅葡萄酒釀造初期浸皮過程中常有的、似酒似水果的發酵香撲鼻而來。

「我自己作的有機肥!」裡頭有:蔗渣(提供纖維素)、雞蛋殼(提供氮素與鈣質)、黃豆粉(提供植物性蛋白)、米糠(提供鎂),以及少許菌種,一起調勻後發酵一百天,每日還得反覆攪拌、照料:「很香對不對?」陳雪蓮一臉得意,「有機肥料發酵得好,味道一點也不臭,用這樣的好肥料養出來的楊桃,肉質特別柔細,也更甜!」

自製肥料之外,為避免蟲害、且維持果皮的清細滑潤,還得勤快套袋:「大約開花後一個月,結的果子才拇指大,就得全套上了。」疏果也是件大工程,陳雪蓮數說,一樹楊桃一次結果大約兩千,實際能留下的,不過三百,等於說,四分之三的果子全得疏掉……「果稜略有不正、果形稍有不美,就都不要了!」

聽得我們十分咋舌,也難怪,走看當地二三果園,發現果然有志一同,連只是樹下站著說話,果農們卻還一面下意識地銳利眼睛全往樹上來回掃射,時不時便突地往上伸手一捻,便是快狠準一顆「不合格」楊桃落地,看得我們驚歎不已。

而一年三期裡,在陳雪蓮的執著下,更一年只收穫評價最高的、十月下旬到年底的第二期,其餘兩期一律採掉棄置,以維持品質的高點。

二林軟枝,珍稀美味

目前,白布帆的楊桃生產以「馬來」與「二林軟枝」兩品種為主。在種植上,為使樹根穩健生長,先以適應力最強的台灣原生「酸楊桃」樹種為樹基(稱為「砧木」),上頭再嫁接馬來種或二林軟枝種;且為了方便不同樹種相互授粉、提高著果率,故而多半一樹嫁接兩種品種,湊近端詳,同棵樹上,這邊是馬來、那邊是二林軟枝,兩種楊桃同出一樹,非常有趣。

而二者形貌風味也頗為不同:馬來種個頭雄壯粗碩,果紋嶙峋,在接近七八分熟時刻便通體轉為澄黃,外觀上極是討喜,口感、滋味與甜度也偏向粗獷;二林軟枝種則即使進入成熟期,外表仍是青白、最多微帶淡金黃顏色,果稜修直、果皮細緻,味道卻極纖細高雅,嘗者無不深深傾倒難忘。(而是的!當年讓我大為震懾驚豔,一路引我前來白布帆的那顆楊桃,就是這二林軟枝。)

只是,二林軟枝的美味雖在諸多內行楊桃愛好者間口耳相傳,卻極少於市面上流通。

陳雪蓮說,主要還是受外觀所囿。首先,馬來種的橙黃顏色,與青白色的二林軟枝擺在一起,很容易讓消費者誤以為前者比較甜熟;其次,二林軟枝楊桃外皮嬌弱,稍許碰撞便有損傷,雖然一點不影響味道,但在台灣水果市場越來越以「美型」做為選購指標的心理下,難免不受歡迎。

也因此,馬來種越來越流行,二林軟枝大受擠壓,到了1990年代中期,竟漸漸從市場上絕跡;消費者不愛,果農們也不願種植,即使園中仍存,也僅作授粉之用。只剩如陳雪蓮這樣少數疼惜這本土原生種的白布帆果農們,仍舊堅持著一路呵護維繫下來,以供懂吃愛吃的熟客們一年年直接訂購、珍重享用。

又是另一,外觀壓倒美味的例子;大半年來,走過幾處水果鄉,總是時不時、聽到這樣令人唏噓不已的故事。

二林軟枝的清雅、馬來種的豪壯,其實各有各的引人入勝處,都是好滋味,錯漏了誰都是可惜;只盼,能有越來越多知味者,能識這二林軟枝之味,我想,就是咱台灣楊桃的福氣了。




 

→相關文章:
 

九月,麻豆老欉文旦

 

八月,宜蘭三星上將梨

 

七月,愛文芒果

 

六月,玉荷包荔枝

 

五月,七股洋香瓜

 

最是精彩,台灣食材滋味

 

來道,水果切盤!

 
→相關討論:
 

各地名產

 

非吃不可的家鄉味

 
→相關商品:
 

台灣本產楊桃乾

 

台灣本產古法龍眼乾

 

台灣本產凱特芒果乾

 

台灣本產愛文芒果乾

 

台灣本產金鑽鳳梨乾

 

台灣本產情人果乾

 

台灣本產芭樂乾

 

台灣本產綠柳丁醋

 

八里柚香美人果茶

 

Yilan著作-《台灣生活滋味》

 

 

公告欄
【講座】11/6~11/27 台中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閱讀,飲食的風土」。早鳥票正式開賣!

已成年年閱讀圈盛事的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今年來到第五屆,這回榮幸應邀加入其中,將自11/06起一連四週、每週三晚間,以現場與線上直播方式同步登場。題目呼應本屆主題「建構,迎向地方永續的無限可能」,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題開講……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