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4 CNN

【CNNGo:Taiwanʼs feast for the senses】
「台灣小吃聚落的形成最早期其實跟兩個地點有關係:一是廟宇,另一是菜市場。通常是在廟裡朝拜、或在買菜時當做早餐或吃點心,因此附近就會有些攤販聚集,這是我們台灣小吃市集的最原初的狀態。一直到後來漸漸有了電燈之後,才慢慢從早市進一步延伸成夜市的形式……」

2012/06 中國《頭等艙:財富時代》〈葉怡蘭:酒店是此生最大的任性與揮霍〉

作為“自由生活、極致享樂”的葉怡蘭曾這樣描繪酒店之於她的重要性,從被譽為度假旅館顛峰之作的奢華酒店,到精品設計的Boutique酒店,葉怡蘭都會專程登上探訪酒店的旅程,而酒店本身亦為旅程創造了無限的可能性……

2012/06 中國 世界 旅遊雜誌

【遺世獨立 徹底孤寂】
當世界只剩下自己,當天地全部被雪掩埋,當視野只剩滿蔚藍汪洋,唯有此時,葉怡蘭的旅館行腳,才肯駐足,在深山,在孤島,小隱在這世外桃源的萬籟俱寂……

2012/05/30 中國 鳳凰網

【開卷八分鐘:時鐘在此處停滯,心情在此處靜謐】
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最近在大陸也開始出書的台灣作家葉怡蘭,葉怡蘭有這麼一本書叫做《隱居·在旅館》,這本書好像也剛剛出了大陸版了。為什麼隱居要隱居在旅館呢?它這裡面就說到,他說他過去旅行的時候,常常一日一夜,趕來趕去……

2012/05/26 百年千書

【名人推薦系列-葉怡蘭《培梅食譜》】
「這是一本在台灣的美食發展歷史上擁有絕對關鍵地位和影響力的一本書。也是我自小在家摸索學做菜的開始。它按照材料來分類,裡面的工序、組織跟邏輯都非常清楚。某種程度奠定了很多台灣人在做中菜時的方法、思維,影響力遍及每一個角落……」

2012/05/22 中國 廣州日報

【住進曼妙夢想裡】
“體驗旅館”是一種最完整最貼近旅行本質的旅行方式。撇開那種全世界各地一式一樣的連鎖商務旅館不算,旅館其實容納了每個城市、每個國家的生活縮影……

2012/05/19 中國 海峽導報

【那些值得回味的“老字號”】
「確實隨著歲月輪轉,社會型態與生活方式改變,過去與現在的連結常常很難聯繫與維持。但幸好在台灣,漸漸有越來越多人懂得珍惜過去、知道傳承的重要性。所以有不少老字號漸漸都有了有想法的新一代,努力將自己的招牌傳下去,同時思考如何與時並進……」

2012/05 行遍天下旅遊月刊

【喝一種生活態度】
不同於台北人上咖啡館講求時髦品味,「台南的咖啡館展現的是一種不做作的生活厚度」怡蘭說。價格不高、空間樸實、專注烘焙;客人遍布各種年齡層,許多人穿著拖鞋短褲就來,手邊帶個空罐準備裝新的咖啡豆回家……

2012/05 鄉間小路

【尋味紅茶 與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
紅茶是怡蘭每日不可或缺的重要茶飲,研究紅茶十數年的她一開口便是滔滔不絕的紅茶歷史,「紅茶改變了世界!」怡蘭這句話仍印記在我的腦海中……

2012/05 香港時刻

【名人 香江 私房景點漫遊】
葉怡蘭還曾因工作之故在香港停留了十天時間,身分的轉換,代表心情、時間、能量也隨之有微妙的改變,卻也在那個時刻,葉怡蘭體驗了全然不同於觀光客的香港,在高壓的生活與工作交迭下,她逆向地、選擇一下班就跳上港鐵或叮叮電車,經由一條條通往香港各大街小巷的隱密處,去尋覓當地庶民小吃……

2012/05 用台灣好物 過幸福生活

【食 X 葉怡蘭】
「台灣可能太急切尋找自己的風格,於是壓上一個強烈的圖騰像是青花紋或是客家花布,就說是台灣風格。但我認為我們不需要那麼拘泥於視覺,只在外貌上追求自己風格,而是要回到生活的原點、反映在地生活特色。風格本來就不是短時間可以造就的事情,若現在急著拿出一個東西展現,反而會失去很多……」

公告欄
告別 PEKOE。然後,繼續邁進

相信已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察覺甚至知曉,曾在我的工作與職涯中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PEKOE食品雜貨鋪」,已完全從我的人生與生活中消逝,再無干係……
立即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各單元最新文章、食譜、食記、遊記、生活與閱讀隨筆以及活動和講座訊息,第一手完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