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原鄉.武夷山之旅(上)

「這哪是茶園,是茶山吧!」──走入武夷山、行入桐木關,望著車窗外一幕幕飛掠而過的景致,我深深驚奇著。

沈醉、研究、寫作紅茶多年,卻是直到2011年秋初,在廈門茶友熱情邀約與安排下,我終於一償多年心願,來到了中國閩北武夷山,這傳說中的紅茶起源地──「正山小種」之鄉。

武夷山茶名冠天下,最是顯赫者首推武夷岩茶──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無數名茶奇種,自古至今始終深深撩動茶人心。近幾年,更有紅極不可方物的新種紅茶「金駿眉」,較之岩茶來更加一葉難求、貴比千金。

然事實上,中國以外,特別在西方,對於真正紅茶愛好者而言,聲名更在此二者之上的,卻是這兒的傳統紅茶、也是我的此行探訪重點──正山小種。

綜合各方史料所載:四百多年前,據說出乎偶然而生,松柴燻乾、完整發酵的全新製茶法,孕育出帶著金紅顏色、醇厚口感與迷人燻烤香的獨特滋味。

創生之初雖不曾在當地掀起任何漣漪,然遠渡重洋後,卻在歐洲風起雲湧,開創了西方數百年的紅茶飲用史;而這來自東方、最早被稱為「Bohea」的奇異飲料,也成為日後幾乎蔓延大半個南亞之廣漠紅茶版圖的始祖。

也因此,數百年來,這茶在武夷山區萌芽、採摘、製成後,一刻不停留,隨即運下山來,在鄰近的星村鎮集市、交易,再沿九曲溪船運而下,一路經福州、在廈門港出口,迢迢送往歐洲。

炙手可熱程度,周遭其餘區域紛紛仿效,但品質無論如何都無法與正宗武夷出品相比,遂冠以「正山」之名,以與其餘「外山」仿品為區隔。

然歷史造化弄人,紅茶漸成歐洲、尤其是英國人依賴甚深的日常飲料,不願全面依賴中國的供應,決意開始在如印度、錫蘭等南亞殖民地開闢茶園發展茶業;新茶崛起,正山小種盛況於是逐年走向稀微。

但是,也許正是因了這沒落命運,茶山復歸平靜、休養生息;之後,不僅被劃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9年更因其豐富的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價值,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定為世界遺產。

鍾靈毓秀,武夷茶山

當日,驅車往山區行,沿途見滿山遍野茶園處處、一畦畦仟陌行列整齊,綠意油油,煞是好看。

然一入山,特別過了警衛森嚴的自然保護區檢查哨,進入正山小種產區地界,景象丕變。崇山疊翠、溪澗處處,茂林蓊鬱、雲氣繚繞,果是鍾靈毓秀之地。

但是,茶園呢?我滿腹狐疑著。

「到處都是啊!」當地人呵呵笑著,朝著四周手一揮……

是的。與我過往的茶鄉探訪經驗大相逕庭,原來,這紅茶原鄉並無茶園,而是一任放諸天然:武夷自然保護區山間,海拔約800∼1500公尺高度,茶樹,就在這其中,這一落那一落、這一叢那一樹,各自疏落掩於竹林間老樹下山岩上,與天地草木和諧共生。

我們首先拜訪的是,在正山小種與金駿眉之製作上頗具重量級地位的「正山茶業」與「駿德茶廠」。

參觀茶廠前當先品茶。不愧正正宗宗原產地高山出品,比起充斥市面的外山所謂「煙小種」來,這兒的正山小種,果如我之前曾幾次偶然求得的上品,茶色清透泛金,優雅綿密的松煙燻味裡透著圓熟的熱帶水果香,茶味清亮、厚實有力,餘味,則是高冷茶特有的清揚花香與甘柔雅韻款款綻放。

駿德茶廠廠主梁駿德說,茶之好,首先得力於自然環境條件,茶樹於武夷山間坡稜貧瘠的礫壤土地上野放般恣意而生,不施肥不打藥,長成活潑潑強壯根底;製茶則一年僅只一季,暮春五六月間,深山冷涼多雲多霧多濕,此時期一整天日曬不過六小時,芽葉鮮嫩,成茶後自是味潤水甜……

 
→相關相簿:
  11/09 武夷山&廈門之旅 I
  11/09 武夷山&廈門之旅 Ⅱ
 
→相關文章:
  細說中國紅茶
  驚豔印度香料奶茶
  紅茶•台灣
  倫敦紅茶風景
  東京紅茶風景
  留戀日本茶
 
→相關討論:
  關於紅茶
  中國茶
 
→相關商品:
  PEKOE世界紅茶區
  PEKOE台灣好茶區
  京都一保堂日本茶
  Yilan著作-《尋味.紅茶》2009全新修訂版


 
紅茶原鄉‧武夷山之旅(下)


 
公告欄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