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訪地標 設計感圖書館



當我們從縣市道轉入巷弄,遙見錯落擺置著巨書的建築體,儼然向路人昭告:這裡就是遠近馳名的龍岡分館。接近西南隅時,發現它看起來像是一本即將翻開的書本,白色書封還鑲著活字印刷的相反文字,摘錄在地創作。若是從台貿公園一端抵達,會看到建築外觀是一條條的垂木,彷彿與周遭的榕樹氣根相互呼應。

借用藝術家崔永嬿對它的形容:「建築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閱讀的文本。」龍岡分館在我們尚未踏入圖書區之前,已然擴大了「閱讀」的定義。



繞行大廳內半層高處的迴廊,感受枝芽的伸展,我們的視覺也從仰望翻轉為俯瞰。這樣的空間設計,讓許多慕名前來的參觀者攝影興致高昂,嘗試從不同角度取景,捕捉當下美感悸動的一刻。迴廊盡頭對外開了一扇具深度的長幅窗框,與直射的烈日保持距離,又能望見老榕枝葉扶疏,室內意象與室外景像相互交融。

龍岡分館是建築師盧俊廷積極投入社區建設的具體成果,既是回饋鄉里,也是推廣建築美學。他將自幼在中壢、龍岡一帶的成長記憶與情感融入設計,並自費出版專書《享讀。林木間》,細說發想與始末。追隨盧俊廷的創意脈絡,我們也從一樓揭開綠意的序曲,二樓孕育幼芽、三樓枝葉蔓延,到了四樓,該要享受湛藍天空下的寧靜。



龍岡分館的外觀,確實跳脫了我們對公共建築的經驗與想像。然而,它終究是一座圖書館,必須內外兼具。就內部而言,凡是組成圖書館這個大家族的成員,從期刊室、閱覽室、故事屋、藏書區、溫書室到多功能教室,應有盡有,甚至也聯姻了樓層之間的閱讀樓梯。

誠然,紙張源於樹木,是書寫的介面,是思想的載體。當我們閱讀紙本書籍時,觸摸在手、傳達到腦袋裡的,既豐富又滿足,隱約中連結起樹與書之間的意象——樹木樹人。在龍岡分館,這樣的感受總是格外鮮明。



盧俊廷揉合抽象與具象,重現昔時老榕生活圈的記憶,凝聚鄉里民眾對社區的歸屬感,也滿足了人們對閱讀的渴望。建築作家李清志讚譽龍岡分館是「實現了人們在森林中閱讀的古典夢想」。

長期以往,許多人憂慮資源欠缺所造成閱讀上的城鄉差距,致使鄉鎮圖書館的「人書比」遠不及都市;而今我們反倒羨慕起僻靜的龍岡能夠擁有一座美麗無比的社區圖書館。它的內外空間使人靈魂沉靜、思緒清明,也為孩子提供了啟蒙閱讀、資訊探索的園地,成為翻轉鄉鎮形象的成功範例。



公告欄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