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的聯想

很久沒有動筆了。

不知道是哪一個偉人說過︰「想做事,有千百種方法;不想做,有千百個理由。」我不是不想寫,只是……(以下999個理由省略,其中一個是阿正師傅的京都之旅寫得太感人了,讓我起了「不敢獻醜」的自卑)。

但我終於還是勇敢地走出來了,因為怡蘭的燦爛元宵,勾起許多我對燈火的聯想。

也算是狗尾續貂之作吧;誰叫今年是狗年呢!



燈的聯想——之1/

白天,太陽撐開光明與溫暖的大傘;入夜,這個工作由燈火接棒。

開闊的地方,太陽撐開光明與溫暖的大傘;障蔽的所在,這個工作由燈火接棒。

燈,讓人類把白日的光明與溫暖,得以延續到太陽下山以後的時間,以及見不著太陽的空間。



之2/

最渴望看到燈光的人之一,是在黑森林中走得筋疲力竭還不知終點在哪的旅人;只要有一椽小屋透出一盞幽微的光,就夠他抖擻雀躍。

最渴望看到燈光的人之二,是在暗夜汪洋中迷航的船隻,一座閃著迴環光芒的燈塔,比金山銀山還讚。



之3/

最討厭看到燈光的人,應該是被疲勞刑訊的犯人吧。

那盞刺眼無比又直對著自己N天N夜都不稍息的燈,足夠讓他們對所有發著白光的物件咬牙切齒一輩子。

除此之外,對於燈光,我想,大概很少有人不喜歡的。



之4/

由於燈火延續了太陽的光明與溫暖,由於光明與溫暖撐開了幸福的感覺,於是除了日常的照明功能之外,在需要祈福祝禱的時節或場合,燈火也會挑起大樑、擔綱扮起「幸福仲介者」的角色。

在元宵燈會的祈福燈區,遊人將願望掛上燈籠,請燈籠當凡間與天界的仲介。

在備受土匪威脅的山區,村人將平安寫在天燈,請天燈當村落與村落的仲介。



圖說︰廟埕上高掛的燈籠,也是凡間與天界的「幸福仲介者」。



之5/

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有陰影。燈光照不到的地方,是黑幕。

通常,黑幕的面積大於陰影;黑幕的濃度也大於陰影。

因為夜的黑幕既廣又濃,於是光的尖銳被緩解、光的性格變柔和,

而人的情緒,也被催化出一波又一波的甘美。

而元宵燈會,尤其是祈福燈區,就變成催化甘美情緒的大磁場。



之6/

現在的元宵燈會,少不了主燈區、創意燈區與與祈福燈區。

主燈區每年都是新聞焦點,可是說實在的,我對它真的沒什麼興趣,老覺得搞來搞去就是值年生肖加雷射光與震撼音響。創意燈區的創意也一年不如一年,不知道是不是以前只有台北辦燈會,現在高雄也點、台南也亮、台中也閃,贊助廠商財源有限、心力有限,所以新意也就有限了。

反倒是祈福燈區,雖然外表形式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因為它不只是看,還可以摸、可以寫、可以親手掛上各種各樣的願望,可以把一整顆心都寄託給它,不但親近度和另外兩個以炫取勝的燈區不可同夜而語,私有度、專屬度也一樣不可同夜而語,所以再平凡的也變得意義不凡了。

而且,逛祈福燈區除了自己許願,還可以閱讀別人的願望,有些讓你跟著感動、有些讓你發噱、有些可能會讓你噴飯。再加上祈福燈區的燈籠造型一致,視覺上只能依賴「數大便是美」的法則取勝,因此都很壯觀;我愛拍,果然怡蘭也愛拍。



之7/

順道雞婆一下,代怡蘭補充回覆Oleander的回應。

你不必語帶慚愧說自己「真的是沒看過……還真是沒常識勒」,你只是被相機的曝光取捨給騙了。

因為在燈會舉辦的晚間,懸掛燈籠的棚架本身不但色澤黝暗,材質也不會發光,燈籠與棚架的光亮落差是非常大的,在這種狀況下,攝影者當然是取燈籠捨棚架囉。

於是,燈籠漂亮了,但棚架也因此黯然無光兼黯然失色了。於是,你就會看不到棚架的存在而以為燈籠的後面就是沉沉的夜幕;再加上攝影者採低角度由下往上拍,你當然就會以為那些燈都是飄在空中的了。

如果在白天拍,棚架與燈籠的光亮落差沒那麼大,就不會只見燈籠不見棚架。

如果不是低角度拍,你也不會以為燈籠是飄在空中的。

都是夜色的搗的蛋,都是魚與熊掌惹的禍,不是你的錯。



圖說︰左圖和右圖,其實是同一張,右圖放亮之後,棚架就清楚了,可是,也變醜了。



之8/

每年的台灣燈會我幾乎都會去逛逛,在台北舉辦的時候固然要逛,在高雄、在台中、在台南也都殺去了,總覺得至少要累積完一個生肖輪迴才能喊暫停,可惜今年我缺席了。

去年的台灣燈會也在台南,由於是台南市第一次當「爐主」,規模特別盛大、人潮超級擁擠,好在不但祈福燈海燦爛輝煌,創意燈區也都很有看頭。



圖說︰去年的台灣燈會在台南,人山人海,盛況蒸騰。





圖說︰創意燈區也有許多精采之作。



之9/

昏黃的燈光比白燦的燈光柔和、溫暖,and——浪漫。

蠟燭的光又比昏黃的燈光柔和、溫暖,and——浪漫。

台北大安路的小巷裡有一家可愛的店,店名就叫「想去旅行」,情人節的時候,主人會用三百多支蠟燭妝點整個店,不但餐桌上是蠟燭、貨架旁是蠟燭,連步徑兩邊也都鋪滿了蠟燭,真的有夠給它柔和、溫暖,and——浪漫。只可惜天花板上還有電燈,沒有猛到讓燭光百分百。



圖說︰「想去旅行」小鋪的情人節,用燭光營造氣氛。



瑞典斯德哥爾摩舊城有一家叫做「金色和平」(Gyldene Freden)的餐廳,一樓開放給尋常百姓,二樓則是諾貝爾學院院士的專屬。1995年我隨一個記者團去參訪時,有幸在那裡接受一頓晚宴款待,菜色已經不復記憶,但是全場沒有半盞電燈,100%都是瑩潔的長蠟燭,一下子就讓人墮入古人就著燭光與月光煮酒論劍的美好歲月。這是我至今對燭光最深刻的記憶。



圖說︰舊城的「金色和平」,到現在都還是斯德哥爾摩極為高檔的餐廳。



之10/

旅遊中最常見的燈火景致,應該就是夜景了。

到北海道旅行的人,幾乎都會讀到一份資料,說函館的夜景是「世界三大」之一,另兩大是香港與義大利的拿波里。

我不知道這「世界三大」究竟是誰選出來的,直覺上總認為是日本人,而且是旅行社的花樣。

但是話說回來,何必考證這些緣由呢?我們是來欣賞風景的。

拿波里我還沒去,香港太平山和北海道函館山的夜景,說實在,還真是好看。

關於函館夜景,我看過最有趣的形容是︰「它看起來像一個用寶石鑲嵌的女用束腹,從一個女人身體上滑落。」



圖說︰香港太平山夜景,是建築與海灣合演的燈光秀。



圖說︰函館的夜色,燈光把地形的曲線變性感了。



之11/

夜景,通常都是以大尺度的空間來欣賞的,通常都是從高處俯瞰的。

所以,欣賞夜景的地方,通常就是城郊的山丘,或是城內的高塔(包括摩天樓與摩天輪)。

所以從艾菲爾鐵塔拍巴黎夜景會比從香榭大道好看。從M on the Bund餐廳陽台或從跨黃埔江的橋上居高臨下地拍上海外灘,會比在外灘邊好看。



圖說︰從M on the Bund餐廳陽台看上海外灘,果真比從平地上看漂亮許多。



之12/

大尺度空間的城市夜景是一場燈光秀,只是它沒有導演,任憑城市裡的人家即興演出。

那麼,可不可能請一個導演、寫一齣劇本、用一個像城市一樣「尺度巨大」的空間當舞台,以黑夜當布景、以燈光當表演的主角,演一齣「天然劇場」?

這主意光憑想像就夠嗆,但實際上,它不是夢,真的有。

西方人早在二十多年前就以埃及吉薩金字塔和人面獅身像當舞台,推出Sound & Light Show。前陣子中國大陸更以5年的時間,投資3.6億元人民幣,請張藝謀執導,以桂林兩公里的灕江水域和兩岸12座奇峰做舞台,製作出一齣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山水實景舞台秀」——《映像劉三姐》。推出之後聽說場場爆滿,可見「大尺度天然劇場燈光秀」的魅力!

我在1984年遊埃及的時候,本來有機會去見識一下Sound & Light,沒想到票房只收埃及幣,而我口袋裡的埃及幣不夠,附近又沒有兌換店或銀行,就這樣錯過了,至今想來還會引以為憾。



之13/

說到遺憾,還有一個和燈有關的。

越南中部的會安,在15世紀,是「海上絲路」超熱鬧的貿易港、中國人在越南定居的第一個城市、日本人荷蘭人葡萄牙人法國人等等國際貿易商隊熙來攘往的都會。在20世紀末,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名在案的世界文化遺產;進入21世紀,青苔老瓦下的會安子民依舊不急不徐地照著老祖宗的步調生活著。挑著扁擔的婦人自在叫賣,拖著煤球的小三輪貨車慢慢踩過青石板路,豐盛的蔬果漁獲一籮一筐地從清晨的江邊起岸,整個小鎮瀰漫著濃濃的思古幽情。

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絲綢燈籠,美得令人把玩再三,不忍釋手。更迷人的是,當地人告訴我,每逢農曆14、15月圓,就是會安的「燈籠之夜」,全城的電燈、車燈全部退位,家家戶戶統統亮起燈籠,大的小的、圓的尖的、心型的橄欖型的,屋裡屋外、大街小巷,燈籠們不爭不鬥,卻夠奇夠妍。

我到會安的日子,是農曆十三,離開它的時節,是農曆十四的早上。離它近若咫尺,卻硬生生擦身而過,憾啊!



圖說︰絲綢燈籠是越南中部古城會安最美麗的代言者。



之14/

2001年9月完工的高雄城市光廊,可能是台灣第一個以燈光為賣點的都會景觀建設。雖然只有短短一個街區、150公尺,卻成了近年來高雄市的看板景點,連台北縣都要在永和複製一個。





圖說︰城市光廊已成高雄市的招牌景點(上圖),台北縣也在永和的仁愛公園複製一個(下圖)。



之15/

拉斯維加那樣「不夜」的景色,算不算是一種「夜」色?



之16/

想到再繼續吧……





.replace(/([s">*$)/g,''))));">facebook .replace(/([s">*$)/g,'')+')')));">PLURK .replace(/([s">*$)/g,'')+')')));">twitter






公告欄
【講座】11/6~11/27 台中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閱讀,飲食的風土」。早鳥票正式開賣!

已成年年閱讀圈盛事的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今年來到第五屆,這回榮幸應邀加入其中,將自11/06起一連四週、每週三晚間,以現場與線上直播方式同步登場。題目呼應本屆主題「建構,迎向地方永續的無限可能」,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題開講……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