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台灣(上)

紅茶•台灣(上) (2004.11.16)

正在進行揉捻過程的台灣紅茶茶菁 攝影/Yilan

〈美飲集〉

尤其近年來,個人興趣加之寫作關係,格外用了許多力氣,專注於紅茶的涉獵與鑽研上。也所以,接連走訪了倫敦、東京、巴黎……等幾個赫赫有名的紅茶城市,自家茶櫃子裡蒐集的茶樣,也從印度、錫蘭、尼泊爾、錫金、中國、印尼、以至於肯亞……,幾乎是,較知名較具代表性的產區茶種,都大致包羅了。

然而,台灣呢?台灣的紅茶呢?漸漸地,我開始疑惑了起來。——說真的,身處茶之人才風土物產鍾靈毓秀薈萃之地台灣,明明也是聞名遐邇震古鑠今的頂級優質茶產區,烏龍茶高山茶文山包種白毫烏龍之赫赫聲名遠揚全球,但紅茶,近幾年裡於本地已然越來越發展得普及精深的這項茶飲,卻為何好像邈邈不見影蹤?

印象裡,台灣應該是產過紅茶的。記得好多好多年前,曾經好幾次,在許多地方看到標示著「鶴岡紅茶」的茶包與茶罐子,可惜那滋味已經不復記憶了。到現在,雖說街頭巷尾遍見各種泡沫紅茶店,然而經打聽,用的紅茶葉多半是東南亞等地進口的廉價貨,並非台灣血統。

因而讓我有了一探究竟的念頭。

台灣紅茶誕生

台灣紅茶的起源,最早應可追溯到日治初期,當時,一方面為了拓展外銷、一方面不使台灣在綠茶項目上成為日本的敵手;所以,早自二十世紀初,在日本當局與茶商三井公司的刻意經營下,首度在北台灣開始種植、試製紅茶。

其時,紅茶茶樹來源主要為中國的小葉種茶樹。比方在台北縣石門、三芝、北新莊等地,便有中國引進的「硬枝紅心」品種,作法上則類似祁門功夫紅茶的「阿里磅紅茶」,據說香氣馥郁,然滋味與濃度略顯不足,故雖曾引起一些注意,卻並未在國際茶界激起太大的漣漪。

之後,1920∼30年代間,更從印度阿薩姆引進大葉種茶樹在南投的埔里、水里、魚池以及花蓮鶴岡一帶培植並生產,並以「日東紅茶」為名行銷各國,獲致極大的成功。而也由於台灣紅茶品質的優異,在世界各國間頗受肯定,約在1930年代,紅茶更曾經一度超越烏龍茶,成為台灣茶業主要重心之一。

當時,除了三井公司,在南投一帶還另有「東邦」紅茶公司,以自緬甸攜回的大葉茶種在南投種茶製茶;目前,在日月潭一帶物產店內,還可偶而看到東邦紅茶的相關商品,只是據說茶葉來源已非台灣本地了。

而外來品種之外,在埔里與日月潭山區一帶也發現有原生於台灣的野生茶種——稱為「台灣山茶」,據說自日治時代起曾被取以研製成全發酵紅茶,但整體產量並不多,相關文獻資料也少。

台灣紅茶的榮景,大約維持到二次世界大戰後,因整體茶業景況丕變而逐步衰退,特別在1970∼80年間,全球性的能源危機加上台幣升值,外銷競爭力萎縮,內銷市場抬頭,在國人喜好需求主導一切的情況下,青茶類如烏龍、包種等蔚成主流,台灣紅茶業於是就這麼漸次凋零了。

一直到前些年,台灣紅茶大約只剩下日月潭一帶還有零星種植。花蓮鶴岡方面,在原本由土地銀行經營的鶴岡示範茶場關場之後,竟也再難得見影跡。

即使進入八0年代,泡沫紅茶與包裝茶飲料等平民茶飲勢力抬頭,即使街頭巷尾泡沫紅茶茶攤茶店遍見,即使包裝紅茶飲料借助便利超商零售通路體系而全面深入百姓家,即使紅茶茶袋逐漸成為辦公室與簡餐咖啡館中隨處可見的尋常茶風景,但也幾乎全非台灣本地手筆。

這種景況,使得台灣茶曾經輝煌的的出超態勢正式走入歷史。——為因應逐年遽增的龐大需求,來自錫蘭、越南、印尼的廉價細碎型紅茶葉大量進口,並於1991年超越出口量,台灣正式成為茶葉進口國。

茶藝復興

然而,台灣紅茶的沈潛光景,卻是一直到近兩年,在各種因緣與政府相關單位、茶農與相關業者們的努力下,終究又漸漸透出曙光。不簡單呢!暌違多年之後,此際,再見台灣紅茶新風貌的重新萌芽生光,真真讓素來熱愛紅茶的我由衷開心歡喜。

在我的感覺,台灣紅茶的再起,與自1990年代末期以降,發生於城市年輕一輩的飲食愛好族群裡的、精緻紅茶市場的昇揚頗有關係……


  什麼是紅茶?
  說說台灣茶
 
→相關討論:
  台灣紅茶何處覓
 
buttom.gif (986 bytes)紅茶•台灣(下)
<P>紅茶•台灣(上),台茶18號,紅玉,涵山紅茶,阿薩姆紅茶,日月紅茶,大葉種紅茶,森林紅茶,蜜香紅茶,台灣山茶,Yilan文章</P>
公告欄
【講座】11/6~11/27 台中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閱讀,飲食的風土」

已成年年閱讀圈盛事的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今年來到第五屆,這回榮幸應邀加入其中,將自11/06起一連四週、每週三晚間,以現場與線上直播方式同步登場。題目呼應本屆主題「建構,迎向地方永續的無限可能」,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題開講……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