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茶吹東亞風 (2001.12.04)

攝影/Yilan 

說來,我之造訪茶店的最大目的,無非是採購我的紅茶存貨。——從各色春摘夏摘大吉嶺到阿薩姆到錫蘭到肯亞,在台灣在日本買可要兩倍價錢呢,所以,好容易來到歐洲,當然得把平素喝慣的紅茶葉全部一次買到齊才行。

然而,這幾回,不能不特別注意到的是,歐洲,尤其是巴黎的茶店,竟然開始「綠」化、「東亞」化了。

我想大概與日本、中國等東方風潮的甚囂塵上有關吧!一向以南亞地區如印度、斯里蘭卡等地為主的歐洲茶市場,近幾年來,風向開始朝東吹拂,走比較清香調輕發酵半發酵路線的日本茶、中國茶,以及,來自台灣的烏龍茶,開始成為各知名茶店茶館的時髦新寵;不僅品項比例大幅提高,陳列位置也醒目,還紛紛躍為商家的招牌標榜或推薦,只要進得店來,少許露出一點想找些特別好茶的暗示,店員們雙手微笑捧將出來的,幾幾乎全是此三地天下。

而有些較能趨附潮流的茶店,甚至店貌上也長得昔時中國茶莊也似的,除了顏色氣質上較顯摩登新穎外,乍看還真是古色古香古意盎然

價格則更是高昂衿貴不可方物。就像在亞洲買英國或法國品牌紅茶必須忍耐著雙倍以上的高價一樣,現在,主客易位了;在法國茶店裡,每每看到在台灣原本論斤採買的翠玉烏龍、白毫烏龍,在當地不僅以100g為單位起跳,且價格更足以和頂級夏摘大吉嶺相匹。

弄得我,不想當冤大頭,每回都得先聲明,台灣、日本、中國茶就不必,直接給我紅茶得了;另方面,卻不能不因此而忍不住有點阿Q地抬頭挺胸神氣一下。

好像是茶歷史的重頭回溯一樣,文獻記載,最初,從中國西傳的茶類,其實就是綠茶。後來,為了平抑貴比黃金的茶價,幾個大國開始在南亞殖民地種植比較符合當地氣候的紅茶,才成為近百年的歐洲茶主流。

而西方人之看待這些重新回到流行線上的茶新貴,在我看來,似乎也帶著些許頗有趣的角度。

比方說,東亞茶裡比例極低的加味、混合動作,一旦飄洋過海來到歐陸,倒是十足風行。例如添了櫻花瓣與莓果香的日本煎茶,添了玫瑰、茉莉、蘋果的龍井,泛著濃重的松木燻香的中國紅茶……。曾有日本評家推測大概是不習慣東亞綠茶清苦口感所致,我倒覺得其實只是一種風格上的時新時尚或口感上的求新鮮求刺激罷了。

另外,茶葉本身的美感,也同時牽動著當地消費者的青睞。像是對於「白毫」、也就是Golden Tips的執著。大概是從大吉嶺的風靡所引發的這種熱潮吧,所以,諸如台灣的白毫烏龍,中國的牡丹、銀針,不僅口感上格外散發幾許輕盈空靈之氣,外觀上的紅綠白灰參差相映,在西方眼中看來,更是魅力獨具。

再如一些形式奇特的茶種,如揉捻得珠圓玉潤的珠茶,以及屬緊壓茶系的雲南普洱、沱茶,純然異國長相異國氛圍,更是讓諸多早被全面性吹襲的強大東方風所籠罩的洋人們,為之一片趨之若鶩不已。

公告欄
【講座】11/6~11/27 台中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閱讀,飲食的風土」。早鳥票正式開賣!

已成年年閱讀圈盛事的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今年來到第五屆,這回榮幸應邀加入其中,將自11/06起一連四週、每週三晚間,以現場與線上直播方式同步登場。題目呼應本屆主題「建構,迎向地方永續的無限可能」,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題開講……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