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雪莉?


在此先釐清,本文所指之「雪莉」,並非一般認知的西班牙雪莉酒──事實上,台灣人對雪莉酒一點不感興趣,從銷售量到普及率到進口品項遺憾均極低迷──而是與之有些血緣關係的另種酒款:以雪莉酒桶過桶熟成、或雪莉桶威士忌原酒佔比較高的蘇格蘭單一麥芽威士忌。

紅橡木桶?白橡木桶?

說來有趣是,威士忌界使用的「雪莉桶」,大部分指的是以西班牙紅橡木製成的雪莉酒桶;但事實上,自古以來,出乎風味考量與各種歷史因素,真正西班牙雪莉酒業內用於陳年的,絕大多數是來自美國的白橡木桶、極少取在地紅橡木製桶。

所以,究竟這些紅橡木雪莉桶是哪兒來的呢?幾次請教蘇格蘭威士忌業內人士,所得到答案是,應非來自釀造與陳年過程,而是古早時候、雪莉酒還仍整桶運往英國再行裝瓶時期的運輸專用桶。

根據威士忌的發展史,這些酒桶抵達英國後,業者舊物再利用,將蒸餾好的威士忌存放其中;意外發現酒液吸收酒桶精華後竟更添風味,因而逐步風行,將新酒置入「回收酒桶」中陳年熟成,就此成為威士忌的基本製程之一。

1980年代,西班牙政府頒佈法令,禁止雪莉酒整桶輸出,需得先在國內完成裝瓶後才能出口。影響所及,除了促使美國波本白橡木桶大舉進入蘇格蘭威士忌產業;為確保雪莉桶來源不致斷絕,蘇格蘭威士忌酒廠也開始延請西班牙業者以紅橡木製桶、並注入為此目的另外釀造的雪莉酒進行潤桶,成為日益沒落的雪莉酒業另一重要收入來源。

也因這段歷史因緣,至今,古典的雪莉桶與後起的波本桶兩方分庭抗禮,形成單一麥芽威士忌風味世界裡的兩大主流重心,各展丰姿。

雪莉天下

然耐人尋味是,在台灣,口味喜好卻似乎略呈傾斜。

近十數年內,台灣在威士忌領域的消費和品味實力在國際間迅速崛起、備受敬重;特別單一麥芽項目,小小島國,消費金額卻在世界名列前茅。類別上,則普遍公認,對雪莉桶威士忌有著超乎尋常的迷戀與執著。

不僅市面上長銷熱銷款多屬此類,近年火紅趨勢是,為迎合台灣市場,各大威士忌品牌甚至特別量身打造、競相推出「台灣限定版」雪莉桶威士忌,從平價普飲款到單桶原酒珍稀款均有;且毫無意外、款款紛傳捷報,一片雪莉天下,熱鬧非凡。

而我,置身這「雪莉浪潮」裡,長久下來免不了越覺困惑。

老實說,素愛清雅淡泊之味如我,雖覺雪莉桶威士忌特有的濃厚飽滿質地與豐盈的巧克力、黑色果乾香氣確實迷人;卻明顯更傾心於另一大類:波本桶威士忌的輕柔清雅、花香與麥芽與新鮮水果香習習。



所以,究竟國人獨鍾雪莉桶之味原因何在?

對此眾說紛紜,一說是顏色迷思,認為色深味濃者年份老價值高;另一說是早年威士忌飲者多由干邑白蘭地跨界而來,遂對濃甜之味較有偏好。

其餘相似推測還有,從葡萄酒歷史上推敲,初初入門、非有日常品飲傳統之新世界飲酒國家,難免容易先對風格強烈個性鮮明者產生興趣。


台灣味 vs. 威士忌

但我總相信不只如此,畢竟單一麥芽威士忌在台扎根深厚,達人專家輩出,鑑賞風氣已臻穩健成熟,應不致如此單一浮面才是。

於是,一路細細觀察、體會下來,漸漸領悟,答案也許就在你我餐桌上。

是的,和西方品飲習慣不同,亞洲、特別是台灣與日本人喝威士忌,大部分還是發生在餐廳以至宴飲酬酢場合中,與滿桌佳餚一同下肚。



過去,我也屢屢專文提及,相較於葡萄酒,威士忌和亞洲菜更易水乳交融。

尤其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斷嘗試、實驗後,更是越來越發現,和台式中式宴席菜相佐搭,雪莉桶威士忌明顯寬廣度更高。

特別加冰飲用,不管是清燙清蒸海產的鮮味、燉滷炸菜餚的醇濃,都能以一擋百、從涼菜一路配到甜品,彈性超高;無怪乎自然而然備受愛戴,成為台灣威士忌界之特有現象,其來有自。

但即使如此,卻還是默默期望,威士忌世界如此之廣,風貌風味多姿多樣;尤其佐餐上,清雅與濃馥、大宴與小吃,與不同菜式菜餚配搭,往往更能激盪出紛呈瑰麗火花,獨沽一味,未免也太可惜了!

 

 
→相關文章:
  西菜與威士忌,究竟搭不搭?
  當美食,遇上威士忌
  美酒的,濃度
  沈醉,威士忌
  濃勁襲人•波本威士忌
  蘇格蘭酒鄉行•旅中隨帖
  蘇格蘭島嶼威士忌酒鄉之旅
  在風土與釀造之間──再訪蘇格蘭酒鄉
  蘇格蘭Speyside酒鄉之旅
  ﹛旅食隨記﹜難忘•肥腴甘美生蠔滋味
  酒是文化
 
→相關商品:
  Yilan著作—《極致之味》
  Yilan著作-《終於嚐到真滋味》
  Riedel O系列-威士忌水晶杯
  Riedel Vinum系列-烈酒水晶杯
 
 
公告欄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