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好書&出版品

2007-10-25 15:41 pm
發表者:蕃 星期三的糕餅課

作品名稱:星期三的糕餅課 著作人:陳慶佑 出版項:1999年/8月1日初版/商周出版社 是無意間在二手書店發現這本書的,這是一本集結許多短篇小說即插畫的食譜文章,每篇故事可以看成獨立個體,但同時也可串聯起來,呈現人與人之間的幸福模式。 感情的回憶,其實很感官,糕點所附有的濃郁甜蜜,何曾不是繼一的一況拼圖?『星期三的糕餅課』中由鹿兒和糕餅師的相遇,聯結出各個小故事,而不同的糕點主題,則呈現出小故事背後情感。 在火車上閱讀完此書後,心中湧起了一股暖意,世界頓時變的光亮,原來各種不同的情感,市可以如此自然的被接納。看著小故事中的食譜,我也要來做一道愛情甜點!

2007-10-24 12:18 pm
發表者:發條鳥 紅燜廚娘

紅燜廚娘 作者:蔡珠兒 出版社:聯合文學 食物之於人的連繫,不僅在色香形味,更多在於生活、記憶、悲喜、文化和教養裡的隱伏,一旦被挑起,常是捲起千堆雪般的懷思。整本書五十二篇,篇篇都是感懷,鄉愁、親人、故友、一段遊歷、幾闋旋律、年節歡慶、童話故事、傷逝曾付出的感情、跌入中國的古典綺旎。食物早脫色香形味的凡塵,而昇騰為寄情之物,同樣是一項簡單材料,蔡珠兒點指兵兵,輕湯寡淡一二千字,便要你著魔著道,墮五里霧中而不可出。 尤其甚者,作者對庖丁的熱迷,比起青少年的追星氣勢,不遑多讓,吃前細細考證只是其一、料理的嫻熟手段使得文字更加豐美,你盡可將這本書作食譜,跟著傳統和正道一一炮製,於是你就會更明白料理的次序隱藏許多不能言傳的步數,差之毫釐失之何止千萬里,廚師和廚工的差別,就在順服與尊重食物的本質。 料理手段是蔡家家傳,文字是浸淫多時的體悟,交迸出來出來不是各自各精采,而是一個圓融深邃的態度。態度二字,舉重若輕,有儀態有節度,才能優遊鍋釜和文字之間,君不見字裡行裡隱藏多少情意的層次,只見蔡珠兒一派優柔,簡單說完,卻讓你一看先想,再看再想,沒有儀態節度,那能餘味繚繞口齒留香。 能像作者將食物形容的如此淋漓盡致,實在不多。玫瑰如鋼鐵,若是沒閱讀過這本佳作,恐不知玫瑰竟是如此耐熬,得有耐心之人才有緣自烹品嘗吧!

2007-10-24 00:49 am
發表者:姆妮 開瓶─林裕森的葡萄酒飲記

書名:開瓶─林裕森的葡萄酒飲記 作者:林裕森 出版社:積木文化 一個十足的葡萄酒迷分享他用鼻子和味蕾去解讀葡萄園的風景以及釀酒師在酒中所投注的情感。 會開始喝紅酒,緣起於某年生日好友送的開瓶器。為了不辜負朋友的好意,於是買了瓶紅酒。沒想到這一買可真是沒完沒了,忍不住想要去了解葡萄酒的文化。 是怎麼分類的呢?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呢?同一個產區的不同種葡萄釀出來的葡萄酒喝起來怎麼樣?不同產區的同種葡萄釀出來的葡萄酒喝起來又是如何呢?心底不斷冒出很多問號,於是看這本書的當下就買了(之前也買了同位作者的超簡單葡萄酒入門)。 這本書讀起來很輕鬆,喝紅酒不一定要成為品酒師,只是生活上的一種情趣,年份、地域、品種,只是讓我更加了解葡萄酒文化,而非要我汲汲營營於去品嚐所謂評鑑第一的酒。畢竟味蕾因人而異,喜好各有不同。只是要喝的出深度來而不只是大口喝酒。 圖文並茂的版面很賞心悅目呀!怎麼品,佐什麼餐,到不了的地方,進不了的餐廳,光用看的也很過癮。 因此,推薦給喜愛紅酒的朋友們,這可也是一門學問呢! :pint:

2007-10-23 23:11 pm
發表者:13helen 一本結合少年小說與食譜的美味小說---《歡迎光臨幸福小館》

書名:《歡迎光臨幸福小館》 作者:蔡聖華 繪者:李月玲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簡介: http://www.chiuko.com.tw/book.php?book=detail&bookID=2036 心得: 這是一本結合少年小說與食譜的美味小說。 作者由一個兒童餐廳為發想,巧妙的運用食物,以家人關係為主幹、食譜為枝葉、書信為媒介,成就了一個溫馨且帶著美味的故事。 這些日子以來,閱讀在各級學校中如火如荼的推行著,能夠引發孩子的興趣與否,成了閱讀最大的關鍵。 但是閱讀不該局限於文字。 旅行是一種視覺的閱讀;音樂是一種聽覺的閱讀;而食譜正是一種味覺的閱讀,《歡迎光臨幸福小館》剛好兼具了文字的優美與味覺的享受。 文中所有的食譜都適合高年級到國中的孩子自己動手做。本書榮獲第15屆九歌少兒文學獎推薦獎。大家不妨看看結合少年小說的食譜書吧!

2007-10-23 21:04 pm
發表者:豬妹妹 舌尖上的嘉年華 -- 令人大開眼界的美食書

最近泡澡時 必定要細細品讀的書是舌尖上的嘉年華 這本由二魚文化出版 作者為美國vogue 雜誌食評專欄作家 Jeffery Steingarten 透過作者雋永又妙趣生橫生的文字敘述,不管是從食材像黑鮪魚、起司、高級的鹽到用餐的經驗、以及一些對於世界各國美食的追蹤報導與調查,常讓正在泡澡的我發出ㄎㄎㄎ的詭異笑聲。 而這本書的譯者:劉永智本身竟然擁有法國葡萄酒文憑和侍酒師執照,所以這本書讀來毫不費力,不會有艱澀難懂的翻譯。 另外,作者以他在美食界浸淫多年的經驗,不論亞洲或歐洲、正餐或甜點、飛機餐或咖啡,閱讀的時候隨作者天馬行空又流暢的文字想像,畫面躍然紙上,那種美食畫面,想來就令人垂涎三尺,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飲食文學。 看完舌尖上的嘉年華後,我也依樣畫葫蘆的隨書中介紹的法子沖泡巧克力 而且隔夜後加熱再喝,果然,味道和平常頗為不同,有興趣的朋友們也可以試試看喔!! :-D

2007-10-23 17:25 pm
發表者:蘋果妮子 喜愛的旅遊美食書--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

書名: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 作者:李鼎、徐君豪 說來好笑,這本書買了許久,但是卻不經意的延滯了一段時間才看完,包括中途轉看別書,以及覺得自己短時間沒看完,剛好社團列了此書,於是不想多買重複一樣的書便出借到社團去…。 繞了一大圈,終於回到自己手上。 台客摩托車日記…,講到那輛重型機車─直線加速之王,讓人回想起去年因電影再次大紅流行的革命鬥士─切•格瓦拉的摩托車日記。 以一個女生來說,騎摩托車旅行很屌的行為,大半只有男生覺得很爽快。大學時代曾經玩過,三天兩夜-桃竹苗沿途機車之旅,實在是很耗體力又累的苦行僧鍛鍊。加上生理期,簡直是騎到哪就很容易睡到哪。風吹雨淋太陽大,每天的行囊背包上身,怎麼也不可能美得起來。 儘管騎車的不是我本人,但是,這樣的經驗,一次足矣。 但閱讀著屬於導演與台客加總起來共達半年的摩托車旅行,導演李鼎宛若影像式獨白的文字,彷彿親眼所見那個畫面…,加上照片紀錄,更發酵當時的人事時地物的真實情節。 每個地方的人親土親,用不同的料理食譜,記憶每個所在,或許離島,可能部落,又或是山間,那個到不了的地方,最後你安居家中,也可以就著導演給的食譜,一邊自個製作,一邊自己憑空想像屬於自己的劇情。 的確是日記敘述,再次看到鳥不踏,在去年參與智邦達觀部落的聚會中…,就喝到鳥不踏〈學名:刺蔥〉所沖泡出來的帶些酸甜有些可爾必斯卻又有點微辛的味蕾刺激感。 離島,蘭嶼,還沒到過那地方,聽講蘭嶼的原住民朋友,男人擁有自己可以划行出海的獨木舟,就是一名富有的人。看著書上飛魚水汪汪的大眼,揣測自己可以到蘭嶼旅行的日子會是什麼時候?那個原本在竹科工作,放棄城市生活到蘭嶼開個小小吧的小豆子,到底是什麼讓她生出了勇氣? 藍天碧海丁字褲…,看了越多描述台灣在地風土人文的小書大書,越不產生想出國的慾望,就這麼好好把假期留在台灣,仔細的深度旅行也不錯吧? :-)

2007-03-30 16:43 pm
發表者:cat 歐陽應霽之《 香港味道1-樓茶室精華極品》

「是蓮蓉是豆沙是奶皇作餡都可以,但發展到無流沙不歡就有點誇張了……以流沙奶皇包為例,雞蛋、吉士粉和奶粉加上鹹蛋黃蓉的餡料理要格外加重糖和牛油的份量,蒸熟後糖和牛油都溶成一個像火山溶岩一樣的狀態,滾燙熱辣入口,算是一種視覺觸覺上的冒險。--《 香港味道1-樓茶室精華極品》056 流沙之愛,包中餡作怪」每次翻這本書,看到這一段描述奶皇包的流沙餡,都恨不得可以馬上坐飛機至香港大快朵頤一番。 [img]http://farm1.static.flickr.com/183/425065352_98446c6a9a_o.jpg[/img] 這本書重溫了我美好的香港美食記憶,作者歐陽應霽不僅以自己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的立場著手,更來找來一票朋友與他一同分享與回想這香港的滋味,看得我是大呼過癮飢腸轆轆。 這本香港系列一《香港味道1:樓茶室精華極品》,這本共有72個章節,想當然爾,這本內容大多是酒樓茶肆的精華美食,光翻到前幾頁的目錄頁一路讀下章回名稱,已經夠讓人垂涎三尺了:「你蒸過魚嗎?你鯁過魚骨嗎?」「終極白粥:無味之味」「從無到有:滾出千滋百味」「必炒無疑:炒金炒銀炒出好飯」「流沙之愛:包中餡作怪」「我願為皇:當蝦餃變為大哥」。 看前篇的目錄頁裡,似乎後本(系列二《 香港味道:街頭巷尾民間滋味》?)還有73至144:「不是王子:愛恨菠蘿油」「如此曲奇:合桃酥實驗中」「好事多磨:仁者滋潤無極」「痛快勾引:雪糕是一種藥」……看起來非常令人期待啊∼ 這是一本我無時無刻都可以從任何一處起翻閱讀的書本,可以從任何一頁開始,更可以從任一頁結束,看來輕鬆快意,百讀不厭!

2007-03-24 21:31 pm
發表者:敗家男 飲食書三四談

當兵至今三個多月,陸陸續續讀了不少書。雖然軍中的空閒時間有限,但仍然每天都會設法擠出一些私人的閱讀時間,忙的時候少看點,時間多時就多看些。 上禮拜看完了藍鯨出版的《巧克力》,內容很豐富,可惜的是翻譯上略嫌艱澀拗口。尤其是西班牙人尚未侵犯中南美洲前的可可黃金時期,那段歷史距離我們遙遠,年份朝代也不甚熟悉,所以多花了不少時間消化。一直是到了可可傳入歐洲,在法國和義大利的推波助瀾下成為世界性的飲品和食物,才越看越對於巧克力的進展過程有了大致上的認識。 之後手邊接著看的是逯耀東先生所寫的《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這實在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飲食好書,強力推薦!說來巧合,前幾週我才到永和上海小館,做了這輩子第一次的上海菜初體驗,正對本幫菜和外幫菜感到興趣呢。結果《肚大能容》書中〈去來德興館〉、〈海派菜與海派文化〉兩篇文章,便對於本幫菜的起源、菜系融合,以及自清朝開埠之後,由於商業發展而逐步演變形成近代上海獨樹一幟的所謂「海派文化」的典故,做了淋漓盡致的詳實說明。讀完後非常過癮,深覺見識長進不少。 多讀了一些書之後,漸漸發覺自己會有某種特別偏愛的飲食書寫風格。文章中對於食物的本質、演化、人文等皆有著墨,但也不希望像是歷史教材,硬得啃都啃不動。現在一時想到的代表人物,早期有逯耀東,近期的話,蔡珠兒也是我非常鍾愛的作家之一。在蔡珠兒的諸多著作中,我格外喜歡《南方絳雪》和《紅燜廚娘》二書。在她筆下,食物像是有了生命,烹飪也成為一種人生觀的體現。 雖然逯耀東和蔡珠兒都在台灣生長居住過很長一段時間,也寫過不少台灣的飲食文章,可是整個寫作的重心,還是多偏重於大陸和香港。早期的台灣飲食風景,可以在焦桐主編的《台灣飲食文選Ⅰ、Ⅱ》中拼湊出大略的風貌。那段艱苦日子裡的樂觀積極生活態度,在每位作者的字裡行間一一充分展現,越嚼越有味。 當初在讀《週日的午宴》時,其實對於法國人幾百年來專注追求美食極致境界所花費的心力,和整個大環境由上而下提供的全方位支援很有感慨。那時會想,別人有米其林指南,有體制嚴格健全的AOC法定產區制度,反觀我們自己,有更悠久的飲食傳統,卻似乎始終缺乏一套規則(或者該說系統?),可以讓喜愛食物的人們有個能夠依循的指標。 不過,漸漸地,這個感慨變得越來越小。因為想通了一些道理。我不該羨慕別人的月亮比較大顆比較圓,而是應該更深入去接觸自身文化的豐富涵養。也許我們永遠無法養殖出舉世知名的貝隆生蠔、吐魯斯鵝肝,也難以精釀出布根地或波爾多品質的葡萄酒,但是,我們也擁有屬於本身特有,無法被複製的獨特飲食文化。 比方說,台灣的荔枝、芒果、香蕉、蓮霧、鳳梨等水果,四方美味精湛的小吃,以及默默堅守本分崗位,專心致力在製作出各種頂級本土食材,等待伯樂來發掘的人家。 若是沒有一個明訂的標準,那我們便自訂標準,由品嚐食物的人透過自己的舌頭來分辨味道的優下,藉此要求更好更完善的飲食文化水平。那麼,我相信,這些值得人們珍惜的美好滋味,也會慢慢獲得應有的重視與價值。惟有堅定的信仰相信自己,且抱持正面樂觀的態度努力不懈,才能夠讓事情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吧,我想。

2006-08-29 15:07 pm
發表者:cat Re: 看了張詠捷的新書"食物戀"----這不只是一本食譜!

最近也正在看這本書-《食物戀》,每一道菜的背後,都娓娓道來一段故事,看著敘述的食材與描述的香味,但是我感受到到的卻是豐沛的感情:祖孫的愛、夫妻的愛、父子的愛…尤其是看到阿公冒死偷運豆子米糧那一段,真的是感動!感覺上,這是一部紀錄片,裡頭的每個人、每樣食材,都是主角!

2006-08-29 08:44 am
發表者:Satan the DarkBringer Re: 看了張詠捷的新書"食物戀"----這不只是一本食譜!

唐魯孫的文字裡有著看盡世間繁華的恢宏灑脫、逯耀東的文章裡有歷史家貼近庶民的寬廣氣度、林文月的字裡行間透漏著文人才女的溫婉從容,可是在張詠捷的低沉訴說中,我們看到了百繞千折、層層疊疊的情感與眷戀。 《食物戀》這一本書之所以感人,不是因為裡面的食材多麼的高級、不是因為裡面的料理手法多麼的出神入化,而是因為真誠。為了妻小的存糧用舢舨冒死橫渡黑水溝的阿公、有著老夫妻體恤愛憐情誼的黑豆酒、清明節時買幾張餅皮回家,媽媽炒個幾道小菜當餡料,全家人在餐桌上捲食、聊天,當做迎接春天盛宴的薄餅皮... 在食物後面的一個個充滿深情的真實故事,才是真正最令人難忘的生命滋味。

公告欄
【講座】11/6~11/27 台中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閱讀,飲食的風土」。早鳥票正式開賣!

已成年年閱讀圈盛事的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今年來到第五屆,這回榮幸應邀加入其中,將自11/06起一連四週、每週三晚間,以現場與線上直播方式同步登場。題目呼應本屆主題「建構,迎向地方永續的無限可能」,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題開講……
 
《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此部線上課程是我於創作之路上的嶄新嘗試,也是多年來在飲食裡生活裡長年涉獵體驗修習的最終集大成;更大有別於此刻市場主流的語言、商業、廚藝教學等明確實用性質,以生活美學為綱,並橫跨食、飲、居家等多重領域……